初心依旧,征途不止——第二十三个中国记者节 我们把头条留给了自己

海拔新闻 2022-11-08 01:15:06

商报全媒体讯(椰网/海拔新闻记者 李兴民 实习记者 朱勃羽 摄影报道)2022年11月8日是第二十三个中国记者节。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用镜头来记录真实的一面,在镜头的背后是文字、摄制、后期包装、编辑再到最后发布,他们记录着伟大的新时代、记录人和事。他们关注民生和聚焦热点的事物,来讲好百姓故事。

他们记录着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守护公平正义,关注生死喜悲,用良知能帮助人们对美好世界生活的渴望。请听一听商报部分新老记者对工作的心得体会。

今天把祝福送给每一位守护真相的记者,记录历史、讲述城市发展历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用心、用情讲好海南自由贸易港故事。致敬每一位默默付出的新闻工作者!

11月7日晚,为了庆祝第二十三个记者节,海口点亮滨海大道楼宇群观景灯,灯光秀上写着“记录伟大时代,保持人民情怀”“传播海口声音,讲好海口故事”等字样。

柯育超:在不断学习中成长

我大学所学专业与新闻毫不相关。2015年12月,我成为了一名记者。2016年1月,署着我名字的第一篇新闻稿子发表了,虽然只是“实习生”,但我还是很开心。还没来得及感受“扬名”的喜悦,一次采访就让我重回现实,决心好好恶补专业知识。

不久后,我接下前辈的“交警口线”。我每天去交警大厦“打卡”,和通讯员打成一片,也发布了一些独家新闻,我又开始飘了!

2018年年中,一群新人来到了报社。他们独特的新闻敏感度和语言表达能力,让我第一次感觉到自己的“老土和落后”,我放下所谓前辈的“傲娇”,和他们打成一片,向他们学习。

2020年5月,我转型了!我这个“一年自拍不到一张”的人转为“出镜记者”,我又开始了学习。

记者每天都在路上,其实也可以说是每天都在学习的路上。从入职到现在快7年了,我深知采写一篇稿子不易,而我的学习也会继续。

魏铭纬:最好的记录出自真诚

生活是平静的,但平静之中,远处有战争的硝烟,身边有疾患的威胁。相对的,新闻是日常的,但也时不时会被热血所激励。

2022年8月,我作为省直机关的志愿者参加三亚“0801”疫情援助工作,工作之余,我尝试以记者的身份接近那些“挣扎”在疫情中的人,写下了他们对疫情、理想、责任和生命的感触与认知。报道结束后,转发群里有人说了谢谢,“感谢你们关注他们”。

一位同行跟我说,他见过许多疫情中的患者,还有工作中的医护、志愿者,但大多数人都拒绝接受采访。他有些沮丧,但也没有强求。后来他写了很多有关他们的报道,报道里没有当事人的故作姿态,他以第三人称视角描摹他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这些展现重大历史时刻下渺小人物的报道,最简单也最真实,最终收获了无数好评。

最好的记录,往往出自真诚和柔软的内心,技术和手段永远无法代替一个良善的报道动机。

鲁启兰:故事讲多久 我就听多久

2020年10月底,恰逢抗美援朝70周年,我们前往琼海采访一名抗美援朝老兵,老人拿出了厚厚一沓的手写回忆录,有五十多页,战争往事的点滴跃然纸上。当我翻阅着已经有些泛黄的纸张,想着这个故事我一定要写好。

聆听、记录,是新闻记者最常见的采写工作。受访对象对我们付诸信任,分享他们的所见所闻所感。他们的故事历久弥新,在时间长河的冲刷下仍熠熠生辉;他们的故事看似平凡,却如点点星光有温暖人心的力量。

我珍惜聆听的机会,也努力握好记录的笔。

郑塞雯:写好每一篇稿件

求学期间,我尝试过不同的工作——记者、后期、评论员、新媒体,甚至是跨越到了电商,最后再从电商回归最初的记者。踌躇良久,只想给自己一个答案,我究竟想要做什么?我为什么要做这些?

毫无疑问的,一个好记者是不断学习,与时俱进,跟紧党和时代的步伐,做好人民群众和党的耳目喉舌,但仅此而已吗?其实不然,以上所述皆为基本,做好新闻的初心尤为重要,是得过且过地敷衍尔尔,还是从人民群众中来再到人民群众中去地呈现事实,尽在一念之间。

我成为一名记者的时间不长,往后的道路还很长,如何坚守初心,且看未来。

王辉:记者行业 痛并快乐着

十几年的新闻工作经历,让我认识到了走基层,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基层是我们工作的大课堂,基层是新闻线索永恒的源头活水。我们只有深入到群众中获取“第一手材料”,才能从老百姓朴素的话语中提炼闪光的思想、从民间鲜活的艺术中萃取创造的元素。而近期报社推出了“社区报”,让记者更贴近生活、贴近老百姓。

十几年来,作为普通记者,我深感在一线,自己是听众,同样也是学生。对百姓情况,我了解程度不如各社区的干部,甚至是网格员。记者要摆正自己的定位,到基层到一线,贴近群众,着眼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问题,用真心、真情、生动的文字,表达着意愿和诉求,这才是记者这个行业的价值。

符雄助:关注民生 立足微小

记者是一种充满激情的职业。从业7年,报道各类新闻事件,撰写新闻稿、出镜直播报道,记者这个职业让我与社会联系更加紧密。

这7年中,我感受到了记者的光荣与责任,也感受到了工作的压力与艰苦。让我体会到了记者身上的那种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职业理想,也让我体会到了一名社会底层小人物的无力。在这些日子里,我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和同事一路见证了海南日新月异的进展,也看到了社会中的多面性。

我们关注民生,立足于微小,以小见大才能获得读者的喜爱与支持。我一直在想,是什么让我坚持下去。或许是那种参与事件进程和亲临现场的刺激感,或是能和许多牛人面对面倾谈的宝贵机会,或许是能够走南闯北增加见地练就一番高谈阔论,或许是能够探讨某个事件内在规律和真相的成绩感。

未来,希望在飞速发展的时代中,我依然做个记录者。

陈勇合:记者的生涯 永远在路上

策划选题、联系采访对象、奔赴突发新闻现场……记者的生活,永远在路上。

在外人眼中,记者是风光的、神秘的,但在家人和朋友眼中,记者是奔波忙碌的,总是临时爽约。我是一名入行3年的记者,从业这些年我对这个行业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我们是追赶时光的人,我们是行走的镜头。作为一名有想法、有坚持的记者,不仅在于探寻真相,报道老百姓关心的新闻,还可以帮助到别人,有一种工作的满足感,这种满足感来自心里,来自尊重,来自社会及人们对记者的期望。

记者这个行业有职业信仰、职业道德、职业理想。做城市的耕耘者很光荣,做一个城市发展的记录者也很光荣。在这个发展变化的时代,我更加坚定自己未来的人生,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海南的发展呐喊助威。

陈王凤:记录人间百态

2015年初,那时我刚来海南正四处找工作,一个偶然的机会获得报社记者实习生的机会,怀揣着青春的激情和好奇我决定试一试,这一试就是7个年头。

犹记得2015年年底,刚入职没多久,儋州一位小伙给我打来求助电话,他说他患上了尿毒症,年仅1岁的孩子还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年迈的父母一辈子都在老家务农,昂贵的医疗费让他对生活感到很绝望,他希望通过新闻报道求助社会。那时我坐大巴车、三轮车、摩的辗转到了他家,家徒四壁、酱油拌饭的场景让我很难过。后来报道刊发后,有读者为他捐助了部分费用,缓解了他一些生活压力。那次之后,我更加坚定了做记者的决心,原来做记者可以帮助很多人,也可以影响很多人。

记者这个职业,让我学会了很多知识,让我结识了很多人,让我看到了很多爱与善。希望在未来的道路上,我能继续怀揣热情,讲好更多的故事。

邱惠颖:对笔下的每一个字负责

曾几何时,我对记者这份工作的理解很简单,能去各种不同地方,倾听多样的人生经历和故事。然而当我成为一名记者后,看到前辈们对待新闻工作的认真态度,报道发出后产生的影响,让我对这个职业产生了深深的敬意。

我深切地认识到记者是一份具有责任感的工作,你需要对你的报道负责,对采访对象负责,对自己笔下的每一个字负责,更要对所引发的社会影响负责。领导曾对我们讲过,你要珍惜你在每一篇报道上的署名。起初,我并未理解此话的意思,直至与同事交流中我才理解到那是一种“负责”,是对新闻真实的钻研、对每一个群体的尊重,是揭露黑暗与不堪的荣誉,是我们共同向往的那片理想的“新闻圣地”。新闻它不是简单记录,它是你与这个时代同频共振的象征,更是你深入社会改变世界微不足道的一小步。

徐明锋:恪尽职守 脚踏实地

从事新闻工作7年,我深深感悟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新闻工作者必须具备的道德品格。新闻工作者肩负着崇高的社会历史责任,需要甘于寂寞,恪尽职守,多作奉献,脚踏实地做好工作,努力成为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新闻工作者。

我们作为新一代新闻工作者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新闻报道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完成好每一次新闻采写工作,通过自己的采访报道,写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优秀新闻报道,反映人民群众的心声和需求,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史若木:让“一束光”变成“一片亮”

记者,记录者。记录正能量,让表率力量从“一束光”变成“一片亮”;引导社会舆论,使公众舆论朝正确方向前进发展的效果从“一束光”变成“一片亮”;揭露黑暗面,将正义的“一束光”照进去继而变成“一片亮”。

在宣传脱贫攻坚时,作为一名记者,我常去村里采访,去脱贫户家,找村里的第一书记,和他们了解情况。针对脱贫户和整村脱贫的村庄,将他们的情况和脱贫经验总结并及时宣传出来。在宣传美丽乡村时,我去到传统村落,足迹遍及每一处,并在有特点、有亮点的地方,向当地人一一问明白;传统村落的建筑、牌坊我都会认真记录,并查阅资料。争取将每一个传统村落、美丽乡村的亮点和特点呈现出来。

记者,记录者,记录好每一个当下,争取在“追光”的路上永不停歇。

许文玉:探寻真相 坚守常识

记者节,一个不放假的节日。“宇宙不重启,我们不休息”这是记者的自嘲,也是自豪。

今年是我步入记者行业后的第二个记者节,这两年里,我更加深刻地明白“记者是一名记录者”这句话。此外,我还觉得记者是时事的记录者、洞察者、发现者,思想者和披露者。

这两年,我也曾哭过,苦恼过,但是最终还是熬过来了,因为我内心始终充满阳光。两年的新闻时间里,每一个新闻都让我有所触动,有所思考,并让我感到温暖,和无穷的力量。未来,我将继续探寻真相、坚守常识、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吴英艳:选择了就全力以赴

我毕业后就一直从事新闻采编工作,因为热爱而选择这一行业,选择了,就全力以赴。我觉得,记者,就像一个辛勤的园丁,需要不断汲取新知识的养料,用激情和汗水去灌溉缤纷的文字花园。屈指一算,我干记者这一行有四年了。

有人说:“战场上需要勇气,工地上需要力气,而采访写作我想则需要投入大量精力和心血。”有时,一则短短的小新闻,采访过程却充满曲折和辛酸,有受访者的不理解,有路途遥远的颠簸,有赶稿的疲惫。但是,当听到自己所采写的新闻得到读者肯定和表扬时,曾经的辛苦和委屈就会在瞬间化为乌有,取而代之的是内心的感动。

虽然记者这个职业有点辛苦,但我热爱并快乐着。我想高声说,我是记者,我时刻奔赴在新闻报道的路上。

牛志远:成为一个讲好故事的人

从7月初成为一名记者,算算时间,已经4月有余。11月8日,我迎来了我人生中的第一个记者节。跟许多入行十几年的记者相比,我还处于刚入行的懵懂期,还在探索怎样才能成为一个讲好故事的人。

记者这个职业给了我去了解其他人的可能性。当我只做我自己,走在大街小巷的时候,不会去关心身边经过的每一个人身上发生过什么故事,大家都步履匆匆,有的不过是擦肩而过的缘分。他们或是核酸点位值班的社区工作者,或是红绿灯前焦急等待的外卖员,甚至是平常根本不会讲话的邻居……当我是记者时,始于一声“你好,请问……”,我认识了他们,我们都成为了那个讲述故事的人,他们讲给我听,而我讲给大家听。

“千万角色,千面人生,每个人渺小得像草,却也不凡得像自己的神。”这是某天结束采访之后,我发在社交平台的一句话。我想记录他们平凡却也不平凡的人生,不仅仅是在这短短四个月里。

李兴民:记者工作不能马虎对待

我从事记者20多年,每次在采访途中遇到困难时,就会想到这样一句话:“既然热爱,就要认真;既然选择了,就不要马虎对待。作为一名新闻记者,我会选择一直在路上。”

在工作中,吃苦受累的采访经常有,甚至受气、挨骂、阻挠是时常碰到的事。当然,更多报道让我收获喜悦和成就。比如,因为我的报道让一些贫困生走进大学校门,因为我的报道挽救了一位患白血病孩子的生命……每每这时,所有的苦和累都被幸福和快乐所冲淡,毕竟,我的努力付出得到了市民和社会的认可。

记者是充满光荣与责任的职业,也是充满挑战和艰辛的职业。中国革命先驱李大钊有句名言:“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用我们的文字、镜头忠实记录国家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全面记录世界前进的步伐,这是媒体和新闻工作者的社会责任、神圣使命。

正因为我心中一直有对新闻的那份狂热和执著,一直对新闻有乐此不疲的兴奋感,一直像打了鸡血一样地奋战在新闻一线,所以尽管平时的苦和累有时无以言表,但总是一笑而过,每天总是依旧乐此不疲、甘之若饴。

张艺:记录时代节点 讲好海南故事

我是一名平凡的记者,一路走来历经坎坷、感慨很多、同时收获也很多。烈日炎炎、狂风暴雨、台风天气、冻手冻脚……一年有四季,四季都有我们的身影。

一篇篇新闻报道、一段段视频、一张张现场照片、一个个新闻版面……这些年,我走过不少地方,听到群众说的最多的一句就是:“感谢你们,看到你们,我们老百姓感觉很温暖。”群众认可是对我们工作最大的认同。

未来,我将一如既往地做好时代的记录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与团队齐心协力共写时代华章。

孙鑫:不忘初心 做好本职工作

11月8日是中国记者节,也是我踏入这一行以来第一个记者节。坦诚地说,在进入报社之前,我对记者这一行业的概念完全是陌生的,最直观的感受就是中央电视台的记者和主持人。那个时候觉得记者这个职业很风光,进入报社后,我接触最多的就是我的老师柯育超,刚开始跟柯老师外出采访,懵懂的我只能在后面跟着,老师会耐心地指导我,教我如何采访、写稿,现在慢慢地可以自己独立完成采访出稿,对记者这个行业也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认识。

我们不像其他上班族一样朝九晚五,经常在和朋友聚会的饭桌上或是周末陪家人休闲时被通知立刻赶往采访现场,也很少拥有鲜花和掌声,甚至有时候会被泼冷水,拒之门外。但是不管怎样,但至少我觉得记者这一行业是为了梦想而不断追求,不停奔跑的人。

“可以近距离地感受平民的感动,近得可以听到一朵花开的声响,近得可以看到涟漪泛起的花纹。”做记者,这已足够!

【责任编辑:庄华敏】

【内容审核:孙令卫】


版权声明:国际旅游岛商报全媒体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版权作品,欢迎转发,但非经本报书面授权同意,严禁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或改编、引用等,违者必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