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旅游/十年前“起死回生”的香港海洋公园 如今又陷泥潭?

十年前“起死回生”的香港海洋公园 如今又陷泥潭?

黄梦琪 2016-12-14 16:49:31

香港零售业销售额连续下滑了 20 个月、内地访港旅客数再创新低,香港人今年的生意并不好做,各行各业都在急着找出路。而“船大难掉头”的道理,可能在已经快要 40 岁的香港海洋公园身上能看得最清楚了。

1970 年代兴建时,海洋公园还是香港政府免费拨付土地、由“香港赛马会”资助的项目,经过财务结构调整后,现在已经是一个非盈利组织。但由于需要自负盈亏,其运营模式和一般的主题乐园,其实没有什么区别。

1998 年的金融危机、以及 2003 年的“SARS”,曾经一度让设备老旧、经营不善的海洋公园陷入亏损,但在曾经打造兰桂坊的盛智文(Allan Zeman)主导的一次大规模扩建后,海洋公园变成了一个振奋人心的成功案例:

2012 年,公园的入园人数达到了 750 万人次,比 2007 年多了近 50%;那一年,家庭和独立游客平均可以在这里玩上 8 小时,也就是一整天的时间。

但这种单纯的快乐光环,现在正在急速褪色。根据海洋公园上周五公布的年度业绩报告,截止至今年年中,他们的账面上出现了近 30 年来最大的一次亏损,达到 2.41 亿港币;报告期内的入园人数也只有 600 万人次,同比跌幅达到近 20%。

十年前“起死回生”的香港海洋公园 如今又陷入了泥潭

公园方面将其归咎于那个最常用的理由——访港游客的数量急剧减少。这个原因的确存在,但海洋公园的客流量下降,也有其自身经营上的问题。

从近五年的数据可以看出,得益于当年的那次改建,在内地自由行的客流到来之前,海洋公园的全年客流量就已经稳定在 700 万人次的高位。在 2014-2015 年,访港游客数的下滑,也没有对公园的客流产生特别大的影响。

这是因为在土地资源匮乏的香港,像迪士尼、海洋公园这样的大体量娱乐综合体,不管是对本地人还是游客来说,这里都还是家庭旅游时的首选项目。而只要游客能够进入海洋公园,这里仍是一个颇具吸引力的消费场所。

而到了园内,游客停留的时间越长,相关的消费就越多,公园的收入结构也会越接近国外主题乐园中的那些成功案例。

但从目前公园的收入结构来看,来自门票的收入、以及园内其他吃喝玩乐收入的比例,这些年都维持在 7:3 的关系。除了开拓新园区、增加新的游艺项目外,到底如何吸引人将钱从口袋里掏出来,看起来他们还没有什么想法。

十年前“起死回生”的香港海洋公园 如今又陷入了泥潭

据说,最后的解决方案是门票涨价——从 2017 年元旦起,这里的日间成人门票价格将会升至 438 港元、儿童则是 219 港元,加价幅度近 14%。

这样算下来,三口之家去一次海洋公园,相当于要一次性掏出 1100 港币。这样的高票价很可能会将更多人拒之门外。即使是入园,也很难说要玩多少个项目,才会让人觉得物有所值。

面对类似的问题,同样陷入亏损的香港迪士尼的动作要快上很多:前段时间,他们宣布要投入 14 亿美元,增建一个完整的《冰雪奇缘》主题区、大型城堡、酒店、主题秀等多种游乐及配套设备,以期在客流减少的情况下,通过园区内的其他消费收入重新盈利。

尽管也很难判断香港迪士尼的这些改变是否有助于改变亏损的状况,但相比单纯的涨门票,看上去要更靠谱。

至于海洋公园,当它从一个创新项目逐渐变成香港经济衰退大背景中的一部分之后,也意味着现在的保守,在未来可能会给它的业绩带来持续的惩罚。

来源:黄梦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