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糖尿病正在年轻化 专家支招:健康生活方式+均衡饮食习惯=预防良方

曾琪 2017-11-13 19:19:20

商报全媒体讯(椰网/海拔手机端记者 段然 通讯员 张献怀)每年的11月14日是世界糖尿病日。值得注意的是糖尿病发病年龄趋向低龄化,根据半个医生大数据统计分析, 18-29岁患病人群增加到4.5%,30-39岁患病人群增加到6.6%,有40%的18-29岁的青年人为糖尿病潜在人群,糖尿病发病年龄较之十几年前提早了二三十岁,甚至只有1岁多的婴儿也因急性糖尿病被早早送进了医院。

日前,海南省肿瘤医院组织专家走进社区开展预防糖尿病科普宣传和义诊, 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倡导科学的生活方式,斩断糖尿病伸向青少年的魔掌。

糖尿病发病年龄趋向年轻化 

糖尿病是全球性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对人们的健康危害巨大,给发展中国家劳动力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我国是糖尿病大国,在糖尿病人口绝对数上一直以来都是全球之冠,2010年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18岁以上成人糖尿病患病率为11.6%。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DF)的统计数据,2015年全球糖尿病患病人数达4.15亿,而我国糖尿病患病人数已经达到 1.09 亿人,相比于 2013 年增加了 1120 万人,预计到 2040 年,我国糖尿病患者数量将达到 1.51 亿人,相比于 2015 年增加近 50%。

据海南省肿瘤医院综合内科侯泽玲医生介绍,从1986年起全国就开始每年做糖尿病流行病调研, 1986年和1996年的数字对比,20岁的青少年组1986年发病率为0.05%,1996年上升到0.56%,增加11倍;30岁组从0.17%增加到了1.36%,接近10倍。以前2型糖尿病患者多为五六十岁以上的老人,年轻人中比较少见,但现在20多岁的2型糖尿病患者很常见。在美国,20年前低龄糖尿病患者中只有2%的人属于2型糖尿病,而现在这个比例已经增长到45%。日本新发现的糖尿病低龄患者中,有80%患的都是2型糖尿病。在我国低龄糖尿病患者中2型糖尿病所占比例从10多年前的不足2%,迅速攀升至目前的60%左右,并有继续增长的趋势。糖尿病发病的年轻化,不仅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的负担,而且可能会在他们的青壮年时期出现眼、肾、心脏等并发症,在最能为国家作贡献、在最黄金的年龄时段过早丧失劳动能力,甚至死亡。

糖尿病低龄化祸根: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据侯泽玲介绍,1型糖尿病主要是感染和自身免疫异常导致胰岛β细胞被破坏,无法正常分泌胰岛素造成的。而2型糖尿病是遗传与后天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表现为机体对胰岛素不敏感,不能很好地利用胰岛素及胰岛素相对缺乏。带有糖尿病易感基因的个体,在他的饮食起居、身体状况达到“要求”时,糖尿病就会现身作怪。因此,2型糖尿病发病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生活状态和方式。持续改善的经济条件以及多食少动的不良生活方式,为我们带来的便是众多年轻人甚至儿童步入糖尿病患者的行列。

在采访中侯泽玲特别提出,一份洋快餐的热卡差不多相当于中餐的两倍。与此同时,如今的孩子们运动量普遍不够,热量只进不出,累积起来必然造成肥胖,体内堆积过多的脂肪会产生对糖代谢不利的内分泌激素,从而大大降低人体内胰岛素的降糖作用,使糖尿病的发病率迅速增高,这也是引发糖尿病的主要原因。她通过一组数字来证明糖尿病的发病与饮食的关系。改革开放以来,国人丰衣足食,主要食品的人均消耗量:粮食增加30%,肉食增加100%,蛋类增加178%,蔗糖增加95%;再从个人收入看,1980年,人均年收入375元,糖尿病发病率为0.67%;1996年,人均年收入1271元,发病率3.2%;2002年,人均年收入7078元,发病率超过5%。并且儿童青少年的2型糖尿病也越来越常见。他们的共同特点是肥胖、不爱动、吃饭快,而且吃肉、吃油多。

容易忽略的人群——准妈妈   儿童罹患糖尿病的开始

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据报道,妊娠期糖尿病在我国的发生率已达18.9%,成为孕期最常见的合并症之一,且呈现发病年轻化趋势,形势不容乐观。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子痫前期发病率、剖宫产率、以及产后发生2型糖尿病风险均增加。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后代发生巨大儿(出生体重超过4Kg)、新生儿低血糖、高胆红素血症、肩难产、产伤风险增加。妊娠期糖尿病母亲和孩子已明确为糖尿病的高危人群,远期糖尿病、肥胖等代谢综合征的发生率明显升高。对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妈妈将引起子代儿童期肥胖,子代青春期糖耐量受损,导致子代成年后胰岛功能受损,子代糖尿病等,女儿做母亲时再次出现妊娠期糖尿病,恶性循环。

哪些人群容易患妊娠期糖尿病呢?据介绍,怀孕年龄超过35岁,或父母有糖尿病,或者肥胖,或者多胎妊娠,或者孕期体重增长迅速,均需要提防妊娠期糖尿病。侯泽玲说,怀孕期间准妈妈们不可暴饮暴食,应合理饮食,适当控制体重,减少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病几率,同时有利于控制孕期血糖,减少母儿并发症。 

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让孩子远离“甜蜜世界”

侯泽玲提醒,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均衡的饮食习惯是一剂预防良方。首先家长需改变两个错误的观念:孩子不是越胖越好,不是吃得越精、越高档越好;孩子的健康成长比成功更重要,家长不仅要关注孩子的生活,学习,更要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

一是要改变不良饮食习惯。吃饭七八分饱即可,食物结构要合理,均衡饮食,荤素搭配,少油少盐,尽量少吃甜食和煎炸食品,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适当多吃玉米、小米、燕麦片、全麦粉等粗粮。不要让孩子过多食用高糖、高热食物如洋快餐、油炸食物、含有咖啡因的碳酸饮料等。

二是要改变多吃少动的“懒”毛病。经常性、有规律的运动可让身体组织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加,糖的利用增加,从而改善血糖和血脂含量,避免糖尿病的发生。每天要带孩子在户外走一走,动一动,尽可能把双休日还给孩子,运动是预防糖尿病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大量的临床资料证明,即使是病情比较严重的糖尿病人,只要每天坚持30分钟的运动,血糖浓度会大幅度下降,使病情稳定。

三是要改变不合理的作息安排。“半夜熬到两三点,早上睡到日三杆”,这样的作息安排并不少见。年轻人通宵不睡的现象更是愈演愈烈。有规律的、合理的作息安排,才能使身体的内分泌系统运转在一个良性循环的轨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