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领导干部组团向新加坡取经 看看他们都带回哪些“干货”

吴晓曼 2017-10-13 07:41:34

9月24日、10月1日,海口市选派28名领导干部就热带滨海花园城市建设、城市精细化管理两个主题,分批赴新加坡进行专题培训,每批培训10天,并带回了满满的“干货”。10月12日,10位赴新加坡参加专题培训班的带队领导和学员代表把此行的收获,带到海口市赴新加坡专题培训班学习成果汇报会上与大家分享。他们在新加坡的这10天都学了啥?南海网梳理了他们分享的精彩发言(按发言顺序摘编),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海口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顾刚:

新加坡大部分马路上基本看不到垃圾桶,因为当地政府在严管重罚的同时,告诉市民“出门不要制造垃圾”,所以街道上逐步取消了垃圾桶,也减少了环卫工。

海口的“创文”、“创卫”要建立长效机制,不能单纯的依靠ppp企业,更需要百姓的支持参与、自我管理以及严管重罚。

新加坡80%的人居住在组屋,实现了“居者有其屋”,组屋也为新加坡的独特多民族混居的镇街和选区文化奠定了基础。目前,大部分新加坡人一日三餐都在组屋的小贩中心解决,政府持有物业并监管卫生、食品安全和基本业态等。

海口在打造“15分钟便民生活圈”时,强调要解决本地小贩和贫困户入住的问题,新加坡的组屋模式从入住、转让、管理、培训等方面都有极其完备的经验,可供海口学习借鉴。

新加坡的社区治理体系,可让更多人参与到社区治理管理中来。接下来,海口需要进一步充实网格,发挥不同身份的群众在社区中的作用,让更多的人参与到社区治理管理中来。发挥12345政府服务热线的作用,保留活动中的传统文化,留住乡愁。

海口市规划局党组书记、局长龙舒华:

新加坡对海口发展“国际化滨江滨海花园”的规划具有启示意义。

借鉴新加坡克拉克码头规划改造成功案例,按照“一江两岸”发展思路,高起点打造海甸溪两岸、南渡江两岸等滨水区域。强化城市设计,调整业态功能、优化空间形态、注重建筑风貌、提升环境品质、完善城市家具,建设具有海口热带滨海特色的城市风貌与宜人的公共空间环境。

借鉴新加坡璧山、宏茂桥社区改造具体做法,抓好美舍河沿线、五源河等片区棚改更新,将棚户区改造与城市形象改善、环境品质提升、产业转型升级、城市人口疏散、公共设施强化、道路交通优化等相结合,力争打造棚改新标杆。

借鉴新加坡小印度、牛车水等历史街区保护与利用先进经验,做好海口骑楼老街保护与改造,重塑文化底蕴,留住历史基因,实现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活化利用。保存修缮遗产、拼贴新旧界面、优化内部空间、植入合宜业态,打造“一带一路”支点城市的文化地标。

海口市园林局党组书记、局长刘名松:

新加坡在规划和建设中特别注意到建设更多的公园和开放空间;将各主要公园、自然保护区、居住区公园用绿色廊道相连;重视保护自然环境。

建在花园中的城市,生态宜居。新加坡通过“花园城市”的建设,为居住在那里的人们提供了一个健康和高质量的生活环境,但不同于其它花园城市建设本质的是,新加坡不是在城市里建花园,而是将整个城市建在花园里。走进新加坡的第一印象就是整个城市环抱在绿色之中,一片生机盎然,到处可见绿荫如盖、绿草如茵。

拆墙透绿,营造大气通透的绿化景观。新加坡城市绿地与组屋区绿地联系起来,形成绿色廊道和完整的绿地系统,绿地疏朗大方、自然朴素,强调实用功能和成本节约,其多数公共绿地设计一般比较简单,除了少数精品园区及景观大道外,在新加坡的园林绿地中极少看到整型的绿篱和灌木,城区内部接近居民活动场所的绿地多采用简洁的乔木与草坪结合的模式。

海口市治水办副调研员邓新兵:

新加坡水系以新加坡河最为重要,它贯穿于整个城市中心,总长约3.2公里,是新加坡人的母亲河。1977年,时任总理李光耀提出了“十年清河,十年河清”的河流治理工程。政府于是拟定一项翻新发展计划,要把新加坡河变成一条旅游之河。2006年,新加坡国家水务局、公用事业局联合发起了“活力、美观、清洁”的ABC水计划,转变国家既存的功能单一、实用性的排水沟渠、河道、蓄水池成为充满生机、美观的溪流、河湖,并同时整合周边的土地开发,便于创建出崭新的水滨休闲、社区活动空间,并有助于将新加坡建设成为活力的花园水城。

经过20年的治理,新加坡河成为了生命之河,昔日污染的河水经过了净化,成为了饮用水源地。保留下来的旧建筑物都已翻新,河岸边的百年老店屋和货仓则被改造成娱乐、饮食、休闲和商业服务场所,摩天楼如雨后春笋般在沿岸矗立起来,不断美化的两岸,使游人流连忘返。

综观新加坡河道的治理,河道的治理需要坚定的政治决心、明确的目标愿景、科学的方法措施。最终达到城市滨水区域构成:优美的形态、良好的生态、活跃的业态。

海口市龙华区委常委、区政府副区长郭刚:

新加坡注重规划引领,以精细化管理,网格化服务为抓手,以法治、教育、组屋制度为基石,打造宜居城市优雅社会。其做法经验对海口完善社区治理体系,提升社区功能具有借鉴意义。

首先,海口应创新社区治理模式,提高公众的参与度。强化党建引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明确多元主体职责定位,优化社区治理结构,不断增强社区居民的认同感、归属感。以服务促管理,科学规划社区空间,全面升级“15分钟便民生活圈”,解决困难群众就业问题。以问题需求为导向,建立社区“两代表一委员”联系日和街道、职能部门接待日等民意吸纳反馈机制,进一步完善反馈评价体系,让公众充分参与到政策制定、实施、反馈的全过程。

其次,要加强规范化专业化管理,打造高素质社区工作者队伍。完善准入退出制度,培养一支素质好、能力强、热心公益的社区工作者队伍。注重教育培训,不断提升社区工作者依法办事、执行政策、服务居民和化解矛盾等能力。强化监督考核,建立正向激励机制,拓宽社区工作者上升空间,提升社会认同感。

最后,要以“12345+网格化”为抓手,提升管理服务水平。提升完善12345热线平台,做好各部门的联勤联动,更好地为百姓排忧解难。科学划分网格,拓展网格功能,继续下沉人员力量,条块结合联动服务,让每个网格员成为流动的12345。以“12345+网格化”为中心,结合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优化政府管理服务流程,解决碎片化管理问题。

海口市人民政府副市长任清华:

城市总体规划从长计议,新加坡将全国当作一个城市整体规划,其概念性规划类似我国的城市总体规划,但是更深一步,更体现了将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城规、土规的有机融合;配套执行从长计议,新加坡设立专门机构保障规划实施,先后成立了建屋发展局和城市重建署,前者后来发展成为新加坡组屋的开发、建设和管理单位,解决了82%新加坡人居住问题。

后者成为后来的市区重建局,成为新加坡市中心转型升级重建以及打造成现代化商业和金融中心的第一推手;产业发展从长计议,新加坡最初规划考虑将空港和海港分布在东西两端,不仅通过填海用地,解决大型基础设施大规模用地问题,同时也提升了市区土地的利用效率;单元落地从长计议。

新加坡规划建设了23个新镇,新镇要围绕主要交通枢纽设置,并且明确不同的用地比例,确保每个新镇交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健全便利,环境生态宜居。

目前海口在开展编制滨海滨海发展规划、城市更新等工作,对标新加坡,结合海口实际,可以学习借鉴的经验很多,例如可借鉴新加坡“长远规划”的理念,从长计议,从科学、专业和前瞻性出发,编制滨江滨海发展规划,奠定好一江两岸、东西双港驱动、南北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借鉴新加坡对牛车水、新加坡河老旧城区的保护和开发、规划和重建的做法,全面推进我市骑楼片区等城市更新工作;借鉴新加坡城市管理机制,全面推进海口绿化、彩化、亮化和净化工作;借鉴新加坡组屋计划,从规划、建设、配租配售、管理、制度建设等方面提升、推进和完善海口人才房及保障性住房工作等。

海口市政府研究室党组书记、主任柳战良:

政府让“居者有其屋”,解决了80%以上的居民住房,价格只有商品房的1/3左右;新加坡人口密度是海口的7.5倍,但政府通过多措并举,让市民出行条件非常便捷;新加坡的教育医疗都非常发达,社会保障体系完善。

海口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同时,要学习新加坡系统的战略思维和高效务实的执行力,真正实现为人民服务。

建议下一步,海口全面深化与新加坡的交流合作,特别是在城市更新、园林建设等方面参考新加坡的成功经验。大力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加快海口便民生活圈建设,完善开展“互联网+公交”的大数据信息管理平台,方便市民游客出行。探索学习借鉴新加坡的组屋制度,解决引进人才、经济困难家庭等特殊群体的住房问题。

海口市委政策研究室主任刘旭:

新加坡政府将国民拥有住房作为其庄重的政治承诺,组屋政策从一开始就是针对绝大多国民而制定,目前超过80%的新加坡人口居住在组屋中,组屋政策真正成为“普惠性政策”。

一是学习其“理念”:惠民利民,为人民而行动。政府通过主导组屋的开发与建设、严控土地资源、实施中央公积金制度,真正实现了“国家建得起房,老百姓买得起房”。反思我们的一些棚改项目为什么叫好不叫座?棚改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要让参与棚改的居民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重点要在改善海口本地居民住房条件、解决居民就业和收入保障方面下功夫。

二是学习其“方法”:规划先导,便民彰显温度。新加坡新市政规划采用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TOD开发模式,先规划好地铁和轻轨系统,以每个系统站点为中心规划组屋区(新市镇)并设置公共中心;成熟的组屋区通常有学校、诊所、图书馆、公园绿地、停车场和邻里购物中心等。

三是学习其“政策”:科学设计,系统缜密公平。新加坡在组屋的购买、转售、修缮、管理等各个环节有一整套详尽的科学、严谨、完善的制度和规定。比如,新加坡的“家庭凝聚力计划”,为了让老年人老有所养,政府在制定组屋抽签、购屋津贴等政策时会鼓励子女靠近父母居住。我们的一些政策、地方立法、运行机制、管理制度等的设计需要更多地“接地气”,更好地符合市情和价值导向,并确保能够真正落地,达到预期目的。

海口市交通运输和港航管理局局长林健:

新加坡公共交通便捷,对公交场站、交通枢纽站开发力度大,已形成国际中转港口,对海口的交通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首先是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新加坡轨道交通线网规模已达到208公里,全岛范围内80%的家庭在轨道站点10分钟步行距离范围内,同时也用优质的服务和低票制吸引乘坐公共交通。此外,新加坡政府采用车辆配额系统和电子道路收费系统两种主要方式来控制私人车辆拥有和使用。

其次是对公交场站、交通枢纽站点周围的土地进行高密度的集住宅、商业等多功能的综合开发,将城区之间,以及商业区及工业园之间相互连接起来,从而带动区域经济多元化发展。同时,通过商业出租所获得的收益反哺公共交通的支出,减少政府财政支出。

最后是积极打造国际中转港口。配置合理和先进的码头基础设施设备。先进的集装箱码头,满足95%以上的到港船舶到港即可靠泊作业;实现高效率的通关服务,新加坡良好的诚信体系建设和运用,使港口三关一检实行报备制和抽检式,抽检率平均为5%,大大缩短货柜时间;建立完善的航运业服务体系。新加坡航运金融中心为航运企业和货主在运输和货物交易过程中的融资、货币保管、兑换、结算、融通等提供了巨大的资金支持。新加坡船舶维修、油品补给、市场交易系统等为国际中转港口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中共海口市纪委副书记、市监察局局长杨卫国:

新加坡在成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经济体同时,政府的“清廉指数”近十年排名也一直居于世界前列,其原因就在于其形成了以制度为体、文化为魂的,一套完整的、相互呼应、相互支撑、缺一不可的廉政建设体系。

一张天网——严密完整的廉政法律制度,新加坡廉政立法着眼“抓得到”而非“罚得重”,织就让贪腐行为无隙可乘的制度密网。

一柄利剑——独立高效的贪污调查局。新加坡贪污调查局被赋予了许多特权,如直属总理,不受其他部门的干扰;可以行使刑事诉讼法授予警方的一切与调查相关的特别权力;局长或特别调查员有权无需逮捕证即可先行逮捕任何涉嫌贪污、受贿的人等。

一块基石——独具特色的公务员制度。建立了约束和激励并重的有效机制。执行严格的财产申报制度。实行严格的日常监督考核制度,抓早抓小。

一盏明灯——提出“廉是立国之本,清为当政之根”的清廉价值观,成为引领新加坡社会风气的一盏明灯。

一大理念——依法治腐的“四项基本原则”: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里面人人自由、法律外面没有民主、法律上面没有权威。

(原标题:海口领导干部组团向新加坡取经 看看他们都带回哪些“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