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水吊罗山旅游公路设计三易其稿 一条给树“让道”的路

孟秀莹 2017-08-17 10:36:42

改造中的陵水吊罗山旅游公路。海南日报记者武威通讯员陈思国摄

“家门口的旅游公路眼看着马上就通了,我们也成了景区旁边的人了。”8月16日,陵水黎族自治县大里乡村民黄明志高兴地说,以前吊罗山是他们的“绿水青山”,以后这里就是他们的“金山银山”。

2016年10月,陵水交通局局长刘德柏在拿到吊罗山旅游公路设计图纸第三次修改稿时,不禁感叹,在原始热带雨林中修路非常不易。2016年11月,吊罗山国家森林公园旅游公路改造工程正式启动,全长约17.8公里、拥有264个弯道的旅游公路,需要在生态缓冲区完成拓宽改造任务。工程启动前,因为生态保护问题,设计方案修改了3次。每一次修改,都是现代交通对古老雨林的礼让,更是建设者对生态为先理念的坚守。

8月15日,记者来到吊罗山旅游公路的工程部,工程队负责人李文海翻开设计图,指着其中的一处告诉记者,旅游公路中有一座近50年历史的拱桥,连通着大山深处与外界。为了这座宽3.5米、长7米的拱桥,设计图一再修改。“在热带雨林的原始林区修路属于头一次,按照传统的设计要求,拱桥需要拆除。但是桥周围有20多棵数百年的参天大树,一旦建设新桥就必须挖掉大树。为了留下这些大树,我们放弃建新桥,改为加固拓宽老桥。”该工程相关负责人称。

记者沿着盘山公路行进,不时会遇见一些“长”在路中间的树。“这样的树确实会影响路面施工,但是因为树木高大,我们就采取大树绕行、小树移栽的方法。”该负责人介绍,这样的“路中树”一共有300多棵,他们通过原地保护的方法,使树木和路面成为一体,这样就给游客感觉路上“长”出了一棵树。

“我修了那么多路,很少看见路给树让道的。”今年50多岁的工人陈建军说。

这条旅游公路,原本是一条护林员寻山路,如今却要担负起交通、旅游等多项功能,原本3米的宽度明显不足。“这条路我们按三级管理标准建设,设计时速为20公里,路基宽6.5米。”提到道路宽度,陵水交通局负责人表示,此次施工有一个特点,道路拓宽避免挖山,尽可能向外延伸,而这么做无疑增加了道路建设的成本。

在已初具雏形的旅游公路上,记者看到大部分路段新增部分均为外侧,工人们需要填补并加固原先的路基。“虽然增加了不少成本,但是我们做到了尽可能保护这里的一草一木,因为绿水青山才是这里最大的财富。”该项目负责人称。

(原标题:陵水吊罗山旅游公路设计三易其稿 一条给树“让道”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