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歌声:永不忘百姓养育恩

赵康丽 2017-07-31 18:03:45

最近,延安迎来一批特殊的客人——“宝塔山”合唱团,他们用歌声讲述革命传统。

《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是宝塔山合唱团每次演出必唱的曲目。1934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开始长征,历经一年多的时间进入陕北苏区吴起镇,当时的陕北,由于国民党军队的进攻,正处于内外交困、危机严重的境地,当地百姓对于从南方来的这支队伍采取了避而远之的态度。

延安革命纪念馆研究员 刘煜:衣衫褴褛,疲惫不堪。 (老百姓)问他们是啥人,他们说是“feng”军。南方口音,“hong”、“feng”不分。老百姓误会了,跑了。确实是这支队伍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他们是人民的子弟兵,过村庄的时候就不扰民,晚上宁可睡着场院里,睡在你屋檐下,也不去敲老乡的门,这个时候老百姓发自内心,就是千家万户把门开,快把咱亲人迎进来。

“千家万户把门开,快把咱亲人迎进来。”这首根据陕北民歌信天游改编而成的歌曲《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展现了陕北人民欢迎中央红军到来的热烈场面,烽火硝烟中的军民鱼水情唱遍了大江南北。

回延安,《南泥湾》是一定要唱的,说到这首当年家喻户晓的歌曲,89岁的同景飞老人至今仍记忆犹新。

原八路军第三五九旅特务连司号员 同景飞 89岁:我们去南泥湾都是没地方(住),就拿树枝子搭棚,我们就在这棚底,不下雨了还罢,一下雨两边都漏,铺盖都卷起来(挡雨),这是前半年,到后半年自己打窑、自己盖房,这以后都有了。

当年的南泥湾,方圆百里山连山,为了对抗日军的侵略,打破国民党对陕甘宁边区的经济封锁,八路军359旅10000多人的军队驻扎在这里,和老百姓同吃、同住、同劳动。

原警备三旅七团直属炮兵连班长 白应谦 96岁:那会儿穿鞋还要老百姓做的,穿衣裳都是老布,拿草灰灰入水里头煮一煮就是件衣裳。

北京宝塔山合唱团团长 孙小林:我们有个责任,我们要宣传延安精神。

(原标题:【军歌故事】延安歌声:永不忘百姓养育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