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已为2千余艘渔船安装“南海渔船通”

曾琪 2017-06-21 22:31:29

小憩时,打开电视机、拉拉家常已经成为海南渔民们如今出海作业时的常态。这几天正处于休渔期,一些在船上值守的渔民看着电视消磨时间。

与此同时,趁着渔船在休渔期都集中在港内时,负责“南海渔船通”设备维护的技术人员陈英勇和同事们在临高新盈镇的港口挨“艘”走访,向船长们了解“渔船通”的使用情况,顺便进行维修、维护工作。

记者了解到,在今年的休渔期,海南多个市县都在加紧进行对“南海渔船通”的设备维护工作,对渔民在使用期间遇到的问题、困难进行摸底。

“南海渔船通”即南海渔船通广播电视工程,就是让渔民们在出海时的渔船上也能像在陆地上一样通过数字机顶盒等设备收看、收听电视和广播节目。在中宣部的大力支持下,海南于2014年8月启动该工程,向全省12米以上长、功率大于44.1千瓦的渔船安装船载卫星广播电视接收设备。至2015年底,该工程收官时,全省2617艘渔船安装了相关设备。如今,曾经在出海时只能“大眼瞪小眼”的渔民们通过“南海渔船通”,能够收看58套电视节目和收听45套广播节目,这些节目为渔民们带来了丰富的精神食粮。

出海不无聊“渔船通”带来大变化

几副磨出了毛边的扑克牌、几张过了时的光碟、堆在一角的过期报纸,在没有“南海渔船通”之前,这几乎就是琼琼海09809渔船上20多名渔民们在出海作业时的全部娱乐消遣活动。

“以前我们忙完活聊聊天就睡了,不睡觉又能干什么呢?出一趟海感觉就是与世隔绝。”琼琼海09809渔船船长卢家跃说:“有了‘渔船通’之后,不仅能看到最新的电视节目,关键是我们也能及时知道最近又发生了啥大事。”

“南海渔船通”带来的各类节目不仅大大满足了渔民们的文化需求,让每一天都有了“新鲜感”,也及时地向远在海上的渔民传达了各项优惠政策、科普相关知识技能、传播渔业动态等。海上天气、风浪预报第一时间传播到渔船上,帮助渔民们做好防灾安全工作。

“现在我们随时都能看上电视,《新闻联播》和之后的《天气预报》是大家的必看节目。”潭门渔民潘正慧笑着说。

在大风大浪的海上要流畅、清晰得看电视,这既要求设备质量过硬,也要求维护服务跟得上。而设备的维护、维修正是“南海渔船通”工程在完成实施后的一大重点任务。

“除了天气影响,‘渔船通’比较容易出现的一个问题就是由于船自身发电系统造成的电压不稳,导致发电频率不精准,烧掉电源控制器。”陈英勇介绍说,由于出海时无法进行维修,所以每当渔船回到港内时,陈英勇就要和同事们及时上船维修。

从工程通过验收至今,市县相关单位及时跟进售后维修服务工作,保障维修服务精准到位,让“渔船通”能够“长期通”。截至到今年5月31日,共接到报障维修请求187起,修复故障187起,修复率达100%。

严抓落实文化工程精准惠民

如今,“南海渔船通”带来的丰富文化生活和变化让渔民们可谓“如获至宝”,可想当初,虽然是免费安装,但是让渔民愿意装“南海渔船通”却是工程推进过程中的最大难题。

“‘渔船通’是个新鲜事物,到底好不好、工程能不能长久、项目可不可靠,这些都是渔民们所担心的。”省文体厅党组成员、总工程师汤德辉说。

随着先装上设备的一批渔船在出海后真正体会到了“南海渔船通”的便利,越来越多的渔民们主动、踊跃地申请安装。

一系列的“便利”,背后是各级政府强有力的支持。2014年,在中宣部的专项资金支持下,省财政配套部分资金,启动该工程。钱要用在“刀刃”上,为了顺利实施这一项目,在省委宣传部的领导下,省文体厅、省海洋与渔业厅等单位经过投标企业“优中选优”、渔船“应装尽装”和设备安装“建设验收分离”等,从前期招标、中期安装到后期验收环节把紧关,让文化惠民切实“落”在蔚蓝大海上。

飘扬的五星红旗立在船头,旁边立着的就是“南海渔船通”设备的白色球型自动跟踪天线。漂泊海上,“南海渔船通”项目不仅丰富了渔民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也让他们在茫茫大海上,第一时间听到党和国家的声音。

(原标题:海南已为2千余艘渔船安装“南海渔船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