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解密| 从档案馆看海南岛在千年“海上丝路”的变迁

蔡丽娟 2017-05-16 22:03:19

考古发现的海南古代陶瓷 

商报全媒体讯(椰网/海拔手机端记者 肖卫香)帆樯林立,商客云集,海南岛在千年海上丝绸之路担任重要的中转港。从历代建置、地名更换,“档案”让时代的辉煌和沧桑斑驳留痕。

海南自西汉起建立“档案”    

我国古代档案工作起始于夏朝,夏商周时期将档案称之为“中”、“册”或“典”,掌管文书档案工作的官员称“史”,周朝存放档案的场所称之为“府”。经过春秋战国的变化,秦朝在九卿之一的少府设立尚书令、符玺令;丞相肤质御史大夫下设御史中丞领兰台侍御史十五人掌图籍秘书;九卿之一的俸常设属官太史掌存典籍。

秦地方政权,郡有主簿,县有主吏椽、令史、卒史等,掌管簿籍印鉴等文书档案工作。而海南档案工作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西汉时期。

西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十月,伏波将军博德路和楼船将军杨仆等率师平定了南越,翌年即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设南海苍梧、郁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珠崖(今海南省海口市琼山区)、儋耳(今海南省儋州市三都镇南滩村)等9郡。

海南黎族、苗族原本的生活状态

政权的建立意味着公务文书档案工作的开始,海南档案工作也随之产生。从元封元年起,海南有了真正意义上的档案工作。

西汉郡县制建立后,不断后汉人和其他百越人迁入岛上,在沿海和河流出口设立居民点。汉代档案以文书档案为主,文书档案的制成材料西汉时翌简牍为主,东汉时单一简牍与帛并用为主,辅以纸张。汉代海南文书档案已形成最早的“卷”的形式,成为后世文卷、卷宗、卷案等档案称谓的起源。

《琼州府志》述,唐虞时代,琼崖为南交之地,夏商周为扬越之南裔。早在1~2万年前旧石器时代,海南就有人类生活居住。这里出土的古人类牙齿和旧石器也许是现存最早实物档案。

蛋民是海南岛最早的渔民,对海南的渔业及贸易有着重要贡献

 为适应丝路贸易发展  档案中海南修改建置

唐朝时期,海上丝绸之路一派繁荣。鉴真东渡,是海上丝绸之路当中,文化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航运支点,海南,见证了鉴真东渡的历史,也见证着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交流。

在6次东渡日本中,鉴真等人遇到许多挫折。其中,第五次东渡遭到风浪袭击,在海上漂泊14天,最后在海南岛的振(今三亚)登陆,居留一年,其弟子思托记述六次东渡事迹、经日本著名文学家真人元开润色的《唐大和上东征传》中详细记载了海南的风土人情,流传至今。

勤劳智慧的海南渔民,早在古代就掌握了先进的造船技术

交通决定城市发展,也促进贸易繁荣。唐代交通发达,以长安为中心,构成了一个水陆交通网。水路以大运河为联系南北的大动脉,长江则是南方水运的大动脉,两相连接,可以由长安通往南方各地。陆路东路直达山东半岛,西路经岐州(今陕西凤翔)入四川达成都,南路沿湖北、湖南经广西达广州,北路经太原达范阳(今北京)和辽东。无论从水路或陆路来说,扬州都起着枢纽作用。这就形成了它繁荣而又繁忙的景象。“维扬右都,东南奥壤,包淮海之形胜,当吴越之要冲,阛阓星繁,舟车露委。” 鉴真的东渡,是海上丝绸之路向东的探索和延伸,也让中国古代佛教文化漂洋过海,走向更为广阔的世界。

宋朝时期,海上丝绸之路发展达到顶峰。为适应丝路发展,海南建置随之改变。 宋代地方的行政区划,以路为主,下设府(州、军)、县、乡(镇)。

宋初,海南岛的行政设置仍袭唐制,而隶属于岭南道。直至宋太宗(公园977-997年)时改划全国15路,海南隶属广南西路。海南没有路一级的设置,仅设置州或军。到神宗熙宁(公元1068-1077年)之后,海南岛行政区划进行了改革,改琼州为琼管安抚司,以司全岛军政,同时还分别将儋州万安州、崖州易名为昌华军、万安军和朱崖军。

海上古代丝绸之路途径的南海水下,有着丰富的考古资源

为适应交通和贸易发展,使琼州兼广西安抚都监,“提辖海外逐州军公事”,起着路一级的行政职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岛内外交流和发展。

清代海南文书档案工作促进了方志学的发展,清代修志4部,其中康熙十五年牛天宿、朱子虚编修的《琼郡志》10卷,卷1-卷6已佚,存卷7-10卷。

1988年4月13日,海南省办经济特区,根据体质改革的要求,海南省实行“小政府、大社会”的体制改革。1988年6月30日,海南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印发《关于成立海南省档案馆(局)的通知》(琼编1988 52号),决定成立海南省档案馆,为省直属副厅级事业单位,归口省政府办公厅管理。海南省档案馆同时挂海南省档案局的牌子,实行两个牌子,一套人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