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印发!“十四五”时期促进就业,海南明确了这些内容→

椰网 2021-10-27 18:14:21

商报全媒体讯(椰网/海拔手机端记者 史若木)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是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10月27日,省政府印发《海南省“十四五”促进就业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提出“十四五”期间,每年城镇新增就业15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9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3万人、应届高校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稳定在82%以上、全省每年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10万人次以上等主要目标。

每年城镇新增就业15万人

《规划》提出,“十四五”期间,每年城镇新增就业15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9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3万人。应届高校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稳定在82%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确保零就业家庭、最低生活保障家庭等困难家庭至少有1人就业。就业的稳定性不断增强,劳动者收入稳步增加,就业条件不断改善。

到“十四五”期末,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93%,劳动人事争议调解成功率达到60%以上,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结案率不低于90%,劳动保障监察举报投诉案件结案率达到97%以上,拖欠农民工工资举报投诉案件结案率达到98%以上。

“十四五”期间,全省每年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10万人次以上,5年累计培训50万人次以上。每年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3万人次以上,5年累计培训18万人次以上。全省技工院校每年招生8000人左右,5年累计招生4万人左右。

打造若干千亿级和一批百亿级园区

加大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发展投资力度,保持投资年均增速10%。高标准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产业重大功能平台,打造若干千亿级和一批百亿级园区,带动形成若干创新要素集聚、配套体系完备的产业集群,使重大产业平台成为吸纳国际国内高端人才就业创业的重要载体。

以海南建设国际旅游消费中心为抓手,打造免税购物、国际医疗、留学海南三大品牌,探索发展国际化远程医疗、远程教育,积极培育消费新热点新业态,培育服务型消费的就业新增长点。

支持企业和院校共建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开展岗位实操培训,推动学科发展,加强建筑规划、设计、生产制造、施工安装、监督管理、运维和评估人员的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将装配式建筑、绿色建筑和建筑信息模型(BIM)技能纳入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执业资格考试和职称评审,实施关键岗位专业技能认证,提高从业人员专业水平。

建设国际创业孵化器

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形成政府、银行、企业以及中介机构多元参与的信贷风险分担机制。建设创业项目库,为创业人员提供项目支持。盘活闲置厂房、低效利用土地等,加强对创业带动就业重点项目的支持。建立健全创业失败容错机制,完善创业带动就业保障体系,建立新业态发展“监管沙盒”,推动各类主体融通创新,加快构建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创新创业生态。

促进创业投资与创业孵化紧密结合,建立“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的创业孵化服务链条。充分利用海南自由贸易港零关税、低税率、减税制等优惠政策,与知名高校、跨国公司、中介机构等联合打造离岸创新创业基地,建设国际创业孵化器。积极打造环岛创业带,以海南为中心建立东南亚创业联盟、泛南海创业区。

鼓励琼籍普通高校和职业院校毕业生、退伍军人、外出农民工及经商人员等返乡创业,按照相关规定从就业补助资金中给予一次性补贴。支持具备持续创新创业能力的高校毕业生创业团队纳入双创示范基地企业人才储备和合作计划,通过职业微展示、创业合伙人招募等新方式,拓宽创业带动就业的渠道。

扎实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工作

坚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作为重中之重,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面向以各种形式在基层服务工作3年以上的高校毕业生,通过强化教育培训、实践锻炼、职业发展、管理服务等全链条的扶持措施,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作风过硬的基层青年人才队伍。通过建立分层次、多渠道的基层优秀青年后备人才选拔体系,有计划、有重点地遴选一批基层管理人才、基层技术技能人才、基层创新创业人才。将基层成长计划后备人才纳入本省青年干部队伍、人才队伍建设规划。

引导农民工有序外出就业,鼓励就地就近就业,支持返乡创业。到2025年,农民轮训达到15万人以上,高素质农民培训量不低于2万人次,职业学历教育达到1万人。深入挖掘重大投资项目、各类基础设施建设用工潜力,推广政府投资项目“以工代赈”制,增加本省居民工资性收入。实行“人地钱挂钩”制度,全面落实支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财政转移支付挂钩政策。

统筹做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强化困难人员就业援助,兜牢民生保障底线。对超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的单位按地区工资最低标准的五倍进行奖励。依托农村创业创新孵化实训基地和家庭农场、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扶持一批辐射带动能力强、经营管理规范、具有一定规模的残疾人就业帮扶基地,带动残疾人稳定就业、生产增收。

新建3个国家级职业技能公共实训基地

设立引进高层次人才绿色通道,打造人才服务“单一窗口”,简化外国人在琼工作审批流程。动态调整享受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高端紧缺人才清单和鼓励类产业目录。优化技术技能人才福利待遇,鼓励设立技术技能人才特聘岗位津贴、带徒津贴,加强对技术技能人才非物质性激励。

新建中国(海南)技能人才综合发展基地建设项目1个、国家级职业技能公共实训基地3个,新建和改扩建世界技能大赛中国集训基地、省级技能大赛培训基地各10个。省级高级技能人才培训基地达到20个,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各10个。

支持新建或改扩建技工院校10所,新建技工教育和职业培训师资能力提升基地6个。实施“旺工淡学”旅游业人才培养计划,根据市场需求,在院校招生名额分配和专业设置上采取订单式培养、分类分层培养,开设高端学术讲座、移动课堂,创办校企合作“驻点班”、地方学院“地方班”,并将培养对象扩大至旅游全行业。

建设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

海口、三亚建设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在三亚市建设中国(海南)旅游人才市场,重点培育一批综合性人力资源服务骨干企业。鼓励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积极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促进人力资源服务业创新发展、融合发展。支持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建设人力资源信息库,实现数据互联互通、信息共享。

建立健全新就业形态劳动用工制度,切实维护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合法权益。深化企业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健全最低工资标准政策调整机制。完善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机制,完善劳动保障监察机制,提升劳动保障执法效能。加强农民工服务保障工作,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

健全就业需求调查和失业监测预警机制,多维度开展重点区域、重点群体、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就业监测,积极应对经济形势变化影响,有效防范化解规模性失业风险。完善落实稳就业保就业政策措施,支持企业减负稳岗扩就业,畅通失业人员求助渠道,做好舆情监测研判、协调和应急处置,确保就业局势持续稳定。

【责任编辑:张美儿】

【内容审核:符  坚】


版权声明:国际旅游岛商报全媒体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版权作品,欢迎转发,但非经本报书面授权同意,严禁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或改编、引用等,违者必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