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科技扶贫工作者让海南脱贫致富插上科技的翅膀

吴晓曼 2017-05-12 22:17:55

商报全媒体讯(椰网/海拔手机端 记者肖卫香/ 文 王棣/ 图) 在脱贫攻坚的路上,有一群科技致富领路人。 2017年海南省科技创新科技奖励大会上,国际旅游岛商报记者了解到一群扎根基层的科研工作者,他们将科学技术从实验室带到田间地头,送到贫困户的果园里,让每一棵蔬菜、每一片果园都在“科技”的浇灌下成长,让脱贫致富插上科技的翅膀。     

与贫困户相伴的“海南菜头”

在海南陵水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有一颗特殊的“菜头”,他是海南省委省政府直接联系重点专家肖日新。

肖日新1982年1月毕业于湖南农业大学园艺系蔬菜专业,农学学士,曾是海南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所长,湖南农业大学园艺园林学院客座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作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省优专家,专技二级岗位聘任专家,这位浑身是“头衔”的专家从事北运瓜菜品种与栽培技术研究多年,先后主持或参加国家、省部级研发课题40多项,累计获得省(部)级科研成果奖22项(次),获授权专利5项,参编各类技术标准17项,鉴定或认(审)定新品种8个,出版编著5本,发表论文或试验报告50余篇。

志在蔬菜。肖日新同志投身海南北运瓜菜产业20多年,经常是风里来、雨里去,与海南农民结下深情厚谊,被业内人士尊称为“海南菜头”。2015年8月派驻海南润达现代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始终坚持贯彻党的扶贫政策,利用自身科研成果优势,立足陵水当地特色产业及产业发展所存在的问题,为农户编制了《圣女果示范基地生产管理明白纸》、《陵水圣女果(樱桃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发生与防治》、《如何加强圣女果后期田间管理》、《陵水豇豆高产栽培技术》等技术指导方案。由肖日新同志担任主讲师的技术培训班已开展66期,累计培训农业技术人员,各技术服务站技术人员、农民达6300人次,培训覆盖陵水县11个乡镇,逐步从传统农民转化为现代农业新型职业农民,从传统农业生产转化为现代农业生产,为农户丰产增收、脱贫致富提供科技支撑。

“零工资”送科技进果园  农民喜结脱贫致富硕果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位于海南岛中部五指山南麓,水果是其特产之一。

保亭新政农业科技服务中心负责人陈华锋,2012年至2015年连续4年挂职任五指山市毛道乡科技副乡长。四年来,陈华锋在没有领取财政工资的情况下,坚守乡镇一线,向农民大力推广科技,贡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在毛道乡,他带领农民攻克山竹子不挂果的技术难题,实现山竹子座果率95%以上,在五指山推广山竹子种植面积达2000亩以上,使山竹子成为五指山市新的特色优势产业。他一手建立的山竹子示范基地和合作社2012年分别被海南省农业厅评为“省级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和“省级标准化示范社”,2013年其山竹子示范基地被农业部评为“国家级示范基地”。热带水果山竹子成为五指山市的农业品牌和产业扶贫的重要抓手。

发展特色产业 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插上科技的翅膀

特色产业的发展是扶贫的重要利器。海南省农科院农产品加工设计研究所研究员万祝宁2012、2013年任保亭县南林乡科技副乡长,2014年到五指山市毛阳镇任科技副镇长(2年),2015年担任五指山市毛阳镇毛兴村委会“驻村第一书记”(至今)。将抓科技工作和脱贫攻坚工作有效的结合起来,万祝宁研究员组织致富带头人王亚芳组建农民合作社,采取“贫困户+合作社”的模式统一管理,省农科院免费提供合作社25头黑猪种猪,400只白鹅,扶持了13户贫困户。

合作社养殖基地引进白鹅400只

“让科技走进来”,万祝宁多次请省农科院派蔬菜专家到村进行技术培训、田间技术指导,省农科院免费提供种苗、肥料和农药,带动贫困户种植苦瓜和茄子各80亩。通过引进山兰稻新品种,培训100人,发放资料300多份,推广种植200亩。通过“贫困户+合作社”的模式,扶贫项目的实施取得了显著效果。25头黑猪种猪都产仔,400只白鹅、苦瓜和茄子也全部卖完,13户贫困户47人,每人都领到了合作社的分红1500元。朝天椒第一阶段收入1亩3000元以上,真正做到用科技让当地脱贫插上翅膀。   

   

在五指山市毛阳镇举行山栏稻种植技术培训班,讲解山栏稻种植管理技术,培训农户100人,发放资料300多份。

组织贫困户每周一晚8点观看脱贫致富夜校,脱贫致富夜校主要针对贫困户授以产业扶贫、科技扶贫、旅游扶贫、教育扶贫等知识,观看夜校后组织贫困户对当期夜校相关内容开展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