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独家/蹲点塔丰| 扶贫要先“扶智”“扶志”

蹲点塔丰| 扶贫要先“扶智”“扶志”

孟秀莹 2016-10-13 16:28:16

乐东塔丰村蹲点日记: 10月12日  星期三  晴

  驻村第一书记的一天   “扶贫”、“扶智”、“扶志”

商报讯 “志仲镇塔丰村扶贫,不仅需要发展引进项目,带领塔丰村八个队走上致富路,而且对于贫困群众要‘扶智’和‘扶志’。”海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驻志仲镇塔丰村第一书记邓章扬坚定地说。

今天早上,邓章扬早早地起床洗漱,他睡眼惺忪,昨晚熬夜整理志仲镇塔丰村脱贫策划书等等文件。在一番梳洗赶走昨晚熬夜工作带来的倦意后,他匆匆忙忙吃了点早饭,抱着一摞的资料开车从志仲镇前往塔丰镇。

乐东黎族自治县志仲镇塔丰村背倚一座墨绿色的小山,晨晓的山区薄雾未完全散尽,早晨的阳光暖暖地笼罩着这个偏远的山区村庄。

邓章扬表示,塔丰镇自然资源丰富,四面环山,绿水潺潺,如果相应的便民服务配套充足,发展乡村旅游,将大山里面的自然宝矿充分挖掘,外边的人短暂地远离城市的喧嚣,进来享受纯天然的美景,村庄里面的群众钱包变鼓,这是“两全齐美”的事情。对于志仲镇塔丰村的美景,邓章扬赞叹不已。

椰网图片

▲邓章扬细听专家介绍蘑菇种植知识

今天邓章扬要去塔丰村附近的橡胶林,进一步调研引进的“蘑菇种植”扶贫项目。车子在朝阳的微光下,颠簸在下乡的水泥小道上。

要致富,先修路,志仲镇到塔丰村的道路,几乎由泥土路到水泥路全覆盖,目前前往塔丰村四队的路还在修建中。

过了20多分钟,邓章扬来到了塔丰村委会,他抱着装满文件的袋子与志仲镇副镇长杨勤良、塔丰村委会的多名村干部,就“蘑菇种植”扶贫项目进行探讨。

已经在塔丰村驻村一年多的原第一书记吴贤洋也在塔丰村委会,吴贤洋驻村一年多,对塔丰村贫困人口和致贫原因较为了解,两人就如何做好该村的扶贫工作进行深入探讨。

塔丰村委会就坐落在一个小山岭前面,早晨的小山望过去一片墨绿。山林重峦叠嶂,而湛蓝也是蓝得深邃醉人,记者忍不住贪婪呼吸着这里的负氧离子。

邓章扬说:“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已经对山区较好的的负氧离子环境习惯了,对自己享有的城市稀缺资源浑然不觉,这里林区广布,在不破坏树林的条件下种植蘑菇,立体农业充分利用土地,可以增加塔丰村村民的收入,帮助村民脱贫。”

椰网图片

▲邓章扬一大早就驱车赶往塔丰村

由于刚接过塔丰村第一书记的担子,为了狠抓落实推进工作,邓章扬前往塔丰村周边的橡胶林蘑菇种植基地实地调研。

车子开了大约十分钟,一片郁郁葱葱的橡胶林在我们面前,橡胶种植是当地人主要收入来源之一,在橡胶林我们看到,橡胶树与树之间间隔较宽,树底下覆盖一层枯萎的叶子和一些杂草。

福建省古田县食用菌研究所蘑菇种植技术专家杨千登,自称有30年的真菌种植经验,他告诉邓章扬,海南的气候条件和温差条件好,适合种植蘑菇,而且不需要砍伐林木,充分利用橡胶林间肥沃的闲置空间,“一举两得”。

但是对于邓章扬担忧的海南雨水天气多,蘑菇是否会被泡坏?杨千登称:“泡三天三夜都没问题,我们培育的蘑菇耐泡。”此外,邓章扬站在充满蚊虫的橡胶林里,认真了解“蘑菇种植”项目的市场销路、价格、生长周期等问题,并认真核查对方技术资质和相关工商备案文件。

“过去扶贫更多是注重‘输血’,现在除了输血,更要注重原地‘造血’,强化项目脱贫会持续给咱们村民带来持续的效益。”邓章扬一直努力创新扶贫模式,此次驻村担任第一书记,他表示,从经济扶贫向引进项目,让村民加入,调动村民的积极性,一起“造血”,从而实现脱贫。

“知识和文化是致富的重要力量”,作为省社科联智囊团中的一员,邓章扬认为,除了扶贫,还需要“扶智”和“扶志”。除了协助相关单位,合力做好扶贫项目打好脱贫攻坚战,还要加强村民心智,开发村民努力寻找路子致富的自主能动性,同时激发他们自强不息创造美好生活的斗志。

椰网图片

▲邓章扬与志仲镇副镇长杨勤良核对贫困户信息

    记者调查塔丰村  精准扶贫一户一策

塔丰村是乐东黎族自治县志仲镇管辖的一个村庄,塔丰村距离志仲镇7公里,距离乐东县城25公里。塔丰村一共有八个队,目前总共有356户,1876人。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发现,塔丰村村民全部是黎族,以说黎语方言为主。

塔丰村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年均降水量为1500毫米以上,多以晴天为主。全村都是山地地形,这也让当地村民居住呈分散的形式。而村子的农田耕地零散在山谷地带,属于山谷农业,村子的林业资源比较丰富,部分山林坡度较大。

据海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和志仲镇相关部门提供的调查数据显示,塔丰村共有63户贫困户。塔丰村贫困户可以分为五大类。一是因缺少劳动力致贫,共有14户;二是因缺少资金致贫,共有37户;三是因病致贫,共有2户;四是缺少土地致贫,共有6户;五是因自身发展动力不足致贫,共有4户。

村民张燕香是典型的因缺少劳动力致贫的贫困户。她是一位单亲妈妈,三年前丈夫意外身亡,留下4个孩子和一个年过八旬的婆婆,为了生活,她接下丈夫的重担成为家里的顶梁柱。因为要带几个小孩,难以分身下地去干活,为此,她觉得力不从心。赖以生存的水稻因为缺乏管理,收成甚少。丈夫过世后,收稻谷季节,自己只能厚脸皮请邻居用摩托车帮忙运回来,村民看她家里没有重要的劳动力,偶尔帮帮她。

虽然自己一个人撑起家,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但张燕香没有放弃供孩子上学的信念。除了成年的大女儿在三亚打工,还有一个在志仲镇中学读书,两个在塔丰小学读六年级。趁着孩子们上学时,她也会找机会打零工添补家用,然后晚上回来照顾孩子们和婆婆的生活起居。

椰网图片

▲村里的道路工程队

张燕香说:“我很少去赶集,我们也很少吃肉,但想吃肉就杀自己养的鸡鸭。,因为婆婆牙齿不好,为了照顾她,我会炖些汤给她喝。”

“因为家里经济条件不好,志仲镇政府、塔丰村村委会和邻居们都很照顾我,免费赠送猪苗、益智树,还有一些蔬菜和瓜果的种子,节假日还会送一些油。”但张燕香觉得,如果丈夫还在人世,自己就不会陷入贫困。

据《志仲镇塔丰村扶贫开发调查分析及整村推进规划》显示,塔丰村贫困因资源匮乏,一是主要经济作物市场不景气,而另一作物槟榔遇台风造成毁灭性打击;二是塔丰村经济区位优势差,只有两条乡村水泥路进出,交通不便也就造成经济发展缓慢;三是劳动力文化素质低下,小部分贫困户存在“等、靠、要”思想,自身发展主观能动性弱;四是本土经济基础薄弱,塔丰村原始资金匮乏,农村金融机构对群众贷款额有限,而信贷观念在塔丰村尚未深入人心。

▲扫扫二维码看扶贫直播

来源:孟秀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