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崖革命烈士许侠夫 名震琼崖一侠客

椰网 2021-04-02 07:19:46

■商报全媒体/椰网/海拔手机端记者 魏铭纬 柯育超 徐明锋 文/图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侠客”们武艺高强,锄强扶弱,心向光明。而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在中共琼崖一大代表中就有这样一位文武双全、人如其名的“大侠”。他与千万个琼崖革命先驱一样,沿着曲折而光明的道路义无反顾地前进,最终抛头颅、洒热血,用生命唤醒了千千万万民众的觉醒。他,就是琼崖革命烈士许侠夫。

四月最清明,难忘英雄名。我们不妨走进那段红色岁月,倾听这位“侠夫”短暂而热血的故事……

以笔为剑

进步青年投身革命

许侠夫原名许声鹏,生于1901年,出生在今天的文昌市东阁镇玉山村。

许侠夫8岁时父亲病逝。失去了顶梁柱,家中贫寒,但母亲邢氏还是勒紧腰带,将他送入私塾。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年幼时的许侠夫常常帮母亲挑水、拾柴、煮饭。读书时也非常聪敏好学,敢作敢为,常因指出老师长辈之错而受到责备。他曾经跳级两次,13岁以优异的成绩从小学毕业。

但是,许侠夫小学毕业后,家里再也负担不起他上学的费用。为了维持生计,他只好跟着母亲和姐姐在东阁墟盖间茅草房,向过往的民众卖“粿仔”。

1921年,在大哥许声鸿的带领下,许侠夫跟随村中下南洋的队伍,到马来亚谋生。他白天工作,晚上坚持到夜校读书。1923年,许侠夫决心回国继续念书,但在乘船归国途中财物被海盗洗劫一空,处境窘迫。也是在许声鸿的资助下,他由南洋团体保送,考上了当时位于南京的暨南大学社会科学系。

大学期间,许侠夫有机会接触到各种进步书刊,如《共产党宣言》《列宁传》《新青年》等。他经常利用课余时间阅读它们,如饥似渴地汲取马克思主义的“养分”。因此,进步思想的种子渐渐在他的心里扎根。

1924年,暨南大学迁至上海,许侠夫随后参加了由琼崖留沪进步青年组织的“琼崖新青年社”,积极参加社会活动。

1925年5月,“五卅”运动爆发,许侠夫不顾警棍刺刀,跟着游行队伍奋勇向前、毫不退缩。这年秋天,怀着对共产主义信仰的无限热情,思想逐渐成熟的许侠夫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26年,受党组织的派遣,许侠夫回琼崖参加党的领导工作。同年6月,中共琼崖第一次代表大会在海口竹林村召开,他被选为中共琼崖地委委员兼宣传部长。

之后,有着出色“笔杆子”的许侠夫“以笔为剑”,在《路灯》《扫把》《现代青年》等党的刊物上撰写了很多文章,向广大群众和青年学生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号召青年学生参加革命斗争。他还在广东省立第六师范学校(今琼台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以教员身份为掩护,积极开展学生运动,通过“择师”运动,动员广大师生把冥顽不化的教师赶出了校园。

许侠夫不仅能说会道,还精通乐理知识。在艰苦工作中,他常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自编自唱琼剧、民谣,深入浅出地教育学生和群众。

临危受命

转战文昌建立革命武装

1927年4月22日开始,黑暗无道的琼崖国民党反动派对革命志士进行血腥屠杀。许侠夫临危受命,在群众掩护下,潜回故乡文昌的农村,以特派员的身份领导文昌的革命工作。

回到文昌后,许侠夫走村串户联系党员,不仅使遭受破坏的基层党组织得以重建,而且还发展进步教师、学生和农民参加党组织,壮大了党的队伍。

为了统一领导全县人民开展革命斗争,许侠夫根据琼崖特委的指示,于1927年6月在溪西村召开文昌县第一次党代会,成立中共文昌县委,许侠夫担任县委书记,并在农民自卫军的基础上,成立了文昌讨逆革命军(后改为琼崖讨逆革命军第五路军)。这支部队由谭明新任指挥,许侠夫任党代表,转战于文昌东北一带。

1927年8月24日早晨,文昌县湖山溪尾地区异常安静。晨曦中,一支队伍悄悄在茂盛的丛林里疾行。队员们穿着打扮与周边村民无异,然而他们的斗笠里却藏着朴素的军帽,满载稻草的小车中藏着枪支弹药。

这支队伍,一百多名队员,个个是精锐。这便是琼崖讨逆革命军第五路军,任部队党代表的是许侠夫。当时,许侠夫只有26岁。

时近中午,队员们早已在山坡上埋伏好,等待即将从眼前经过的“猎物”。“猎物”是当时文昌县县长邢森洲带领的国民党反动武装。邢森洲其人,不爱读书,身无所长,却在任上“剿共”最为凶狠。几天前,队伍得到情报,邢森洲的反动武装将路过此处,因此决定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等待半日,一队国民党军队终于晃晃荡荡地走进队员们的视野,对埋伏的危险浑然不觉。等他们走得近些时,许侠夫一声令下,队员们火力全开,瞬间子弹和怒火便向敌人倾泻而去。

史料记载,湖山溪尾战斗我军击毙敌军官兵多人,缴获不少枪支弹药,狠狠打击了敌人嚣张的气焰。这是文昌讨逆革命军的首次大胜仗,鼓舞了全军的士气。

如今,在许侠夫的故乡文昌东阁镇玉山村,村民们对他的事迹至今念念不忘。

“他同群众打成一片,待战士亲如兄弟,当时很多同志都决心跟他闹革命。”村民说,许侠夫带领的队伍每到一个地方,当地青年都踊跃参军,在很短的时间里,队伍就扩大到一百多人。

在当时,党领导的人民武装武器装备十分落后,但战士们作战依然勇猛。为了震慑反动派,许侠夫经常随身带一把枪,“但其实枪是木头做的,反动派敌人不知情,不敢随意刺杀他。”老一辈人笑着说。

战士忠勇

率部突围不幸捐躯

除了有卓越的文学才能,许侠夫的军事才能也十分优秀,他善于打埋伏战,出其不意进攻敌人。湖山溪尾战斗后,1927年9月,许侠夫得到情报:邢森洲要在文教墟演戏庆寿。于是他亲自率领百余人部队,带着仅有的20条土枪、2门荔枝炮,还有梭镖和鞭炮埋伏在剧场附近。

邢森洲吃了上次败仗的亏后仍不知提防,得意忘形地准备看戏。演戏开始后,许侠夫一声令下,顿时枪炮齐鸣,战士们迅速把剧场团团围住,喊杀声把敌人吓蒙了,他们乱作一团抱头鼠窜,邢森洲则丢下手下逃回了文昌县城。这场战斗我军打死打伤邢森洲多名部下,俘虏10余人,缴获一批枪支弹药。

看到形势对我军有利,许侠夫决定乘胜前进,攻打宝芳、新桥、水北等多个敌人据点。同年12月4日,许侠夫带领我军两个连在文昌水北乡赤土村集结,准备攻打文昌县城之敌。然而,这次邢森洲察觉到了我军的意图,当天便纠集联防队邢谷美部、邢东雄部和县兵连黄直悟部,突然袭击我军司令部。

战斗打响后,战士们沉着应战,无人退却,一次次打退敌人的进攻。战斗从凌晨5时打到上午11时,双方交火6个小时之久,敌人消灭我军的意图始终无法得逞。

看到优势战斗被打成了“拉锯战”,邢森洲恼羞成怒,请求国民党驻防军三十三团黄世英部增兵。援兵赶到后,敌我力量出现悬殊,我军陷入包围圈。在此紧急关头,为了保存革命力量,部队决定突围。就在突围中,许侠夫不幸被一颗子弹击中,为革命捐躯,年仅26岁。

为了纪念许侠夫烈士,1957年冬,国家将烈士坟迁于文昌市宝芳墟并建造纪念亭,以便后人缅怀瞻仰。1958年,创建东阁镇中学,命名为“侠夫中学”。

正如许侠夫烈士碑文所述,他是一名“出色的、英俊忠勇的无产阶级战士”。

【责任编辑:林思冰】

【内容审核:符 坚】


版权声明:国际旅游岛商报全媒体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版权作品,欢迎转发,但非经本报书面授权同意,严禁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或改编、引用等,违者必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