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赵薇或放弃收购来看 资本“祸害”了娱乐圈?

吴晓曼 2017-03-31 16:20:01

赵薇(资料图)

赵薇(资料图)

随着万家文化在28日发布公告称,龙薇传媒未按协议办理过户手续,似乎也意味着赵薇将退出这场备受瞩目的文化资本大戏。对于这件事情渐变成一出闹剧,有声音认为是展现了资本市场在变革过程中,各方都希望通过运作获取暴利的泡沫。声讨资本介入文化市场后,催生出各种畸形现象的声音依旧没停下。只是讨伐过后,更应该冷静下来思考,文化市场与资本间到底该是什么样的关系?

应防范“外行”资本?

■事件:目前大量介入文化市场的资本中,很多都是跨行业而来的“外行”资本,这些资本也被认为是搅和了好好发展的文化市场。

 专业的有时不如外行赚钱

小蛋:最近各企业集中发布年报,简单分析不难发现:专业的有时没有外行的会赚钱。

比如从玩具制造企业转型的骅威文化,去年在影视方面通过《寂寞空庭春欲晚》、《放弃我抓紧我》等一些剧实现不小盈利。但这两个剧观众评价都不好,依靠的就是热点演员、热点话题。

另一方面,电影行业知名的华谊兄弟,如果不是靠副业投资“输血”,仅凭《我不是潘金莲》、《罗曼蒂克消亡史》这些电影的票房,年报可能比现在还难看。

这在一定程度说明,专业资本可以生产好作品,但不接地气消费者也很难买单。相比之下,跨行资本更能提供观众想要的,再加上又能给股东挣钱,这么看什么样的资本更能让人接受?

 专业的眼光独特也有恒心

猫人:我想举个熟人的例子。一位搞实业出身的大叔,眼见着身边朋友都开始涉足影视圈儿,也按捺不住投资做影视。看影视剧是很多人的业余爱好,但不少人却认为剧看多了,就能成影视专家。这位大叔投钱搞影视,就把自己当成了专家,夜夜聊剧本,自编自导,让自己公司经理当主演,玩儿得不亦乐乎。等到玩儿尽兴了,项目也黄了,钱都打水漂了。

此外,还有某资本雄厚的投资家,因为热爱电影大手笔出资搞合拍片,“大明星大制作”也叫外行人羡慕万分。但最后他很快撤出了影视圈,因为自己都嫌投的项目难看,当然钱也没赚着。

这两个例子一个代表投资方严重干扰创作,另一个是投资没回报就撤退。这都是“非专业”资本。作为“专业”资本,一是有挖掘好项目的眼光,二是有死磕影视业的恒心。比如高群书十几年前就是碰到了眼光独特还敢砸锅卖铁搞影视的投资方,才得以让他的《征服》与观众见面。

 门槛要不要这么低?

■事件:随着资本介入,也给文化市场带来了类似“带资进组”的新事物,很多外行人开始参与专业工作,也成为市场尴尬不已的事情。

没必要用高门槛浇灭热情

小蛋:这个问题似乎是整个文化行业都头疼的问题,郭德纲曾多次指出,相声正被大量外行人摧毁。但换个角度来说,这种没门槛对行业只有摧毁吗?比如对于郭德纲来说,正是因为大量外行人员的不专业,才衬托出其专业表演的可贵。所以无形中,这些没门槛的滥竽充数反而在加速行业推广。

戏剧表演门槛高,导致的是行业越来越萎缩。

其实这种情况在商业市场同样如此,就拿当下正热的VR来说,恨不得随便一个人都敢创业做VR产品。但试想一下,这种混乱的市场有没有影响SONY、HTC产品的品质?相反,当大家对VR感兴趣后,也很快会了解那些知名品牌。可能对于很多需要专业技能的行业来说,文化领域更具有包容性。但真心没必要用高门槛挡住门外人的热情,只是象牙塔上的人必须要耐得住寂寞。

 专业人就应该干专业事儿

猫人:所谓门槛就是“专业人干专业事儿”。搞剧本前提是你得有基本的文学修养,得懂得最基本的编剧技法;当导演的最起码得知道镜头怎么拍好看。

再以高群书为例,他一直自诩“非职业”导演,可是他大学学的是中文系,有过小说诗歌创作经验,在电视台当过编导和导演,有丰富的节目制作和影视拍摄经验。

现在有的影视公司,老板不懂编剧技法,不懂导演,招一批各专业毕业的年轻人,让他们自己攒故事玩儿,可想而知会编成什么样儿。

有导演曾跟我吐槽,有个学经济专业的人因为想当明星,结果就真的当了演员。所以,不管是不是“带资进组”都要面临一个问题:编剧、导演、制作、表演专业出身的人,会对项目挑挑拣拣,因为心中有专业标准,所以大家都想进入“优质剧组”;找不到人怎么办?没关系,凑一帮非专业的也能干,结果非专业的多了,专业的反而被边缘化了。

数数现在影视剧组的数量,再数数中国艺术院校和各大学相关专业的毕业生数量,就知道有多少剧组是在凑合中运转的。

市场被带坏了?

■事件:对于现在的市场来说,似乎大家都已经“一切向钱看”。

没人愿意 跟钱过不去

小蛋:最近大热的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中,在赵德汉终于被揭露时,给自己找的理由是“穷怕了”。虽然被侯亮平狠狠地骂了回去,但这确实反映出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没人愿意跟钱过不去。

其实早些时候很多文化人生活都是很贫寒的,不用说老舍这一代。据说在清理知名剧作家梁左的遗物时,发现梁左的生活非常清贫,甚至保险箱里只有几张借条。所以,当资本开始青睐文化行业,热钱大量涌入后,其实先乱掉的反而是行业本身。其实从本质上来说,谁不想多挣钱?就像各位大咖在讨伐行业乱象的时候,自己身价也在飞速上涨。

只看钱会造成 作品劣质

猫人:十几年前好项目多,但投资难找。如今时代变了,影视圈的人开始经常说,有没有能赚钱的好项目介绍给我们?让我们赶紧把钱投出去。如今这个行业不差钱了,但似乎只剩下钱了。而为了回报,是不是就要“一切向钱看?”在小学思想品德课和政治课上,“一切向钱看”的价值观就是被否定的。

说得实际一些,投资影视的人若是“一切向钱看”,那么刻意压缩成本、恶捧明星、突破社会价值观底线就成了必然,作品劣质就成了必然。劣质作品能否给资本带来持续盈利?

信报记者 王菲 姜子谦

(原标题:从赵薇或放弃收购来看 资本“祸害”了娱乐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