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自贸港建设吹响“集结号” 三省五地20名老知青访琼投资考察

椰网 2020-09-08 16:41:31

商报全媒体讯 (椰网/海拔手机端记者 李兴民 摄影报道) 9月7日晚,来自广东、福建、海南三省5地的20名老知青在结束海南四天三晚的投资考察后,再次相聚海口,共同见证海南发生的巨大变化,他们纷纷表示要在自贸港建设的开局之年为第二故乡的崛起发挥余热。

光阴荏苒,冬去春来。在这批20名老知青队伍中,有政府官员、有医疗卫生专家、有企业大老板、还有文化学者。51年前,他们响应党中央 “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号召,千里迢迢从广东、福建各地来到海南参加建设兵团(后来改制为农垦)工作,把约10年的青春献给海南橡胶事业。有些人虽然后来返回家乡,但他们一直把海南当做“第二故乡”。这种情怀就是“知青情怀”。

老知青杨可荻告诉记者,他是1969年6月来到万宁南林农场,10年后他才离开万宁回到汕头从事外贸,从事食品出口工作。后来调到广州做岭南文化和海南文化的研究工作。如今70岁的他一直关注着海南自贸港建设。他说新中国最能吃苦的一代人虽然老了,但是他们的情怀将永远年轻。他表示这次四天三晚“第二故乡”投资考察,就是想在有生之年,在自贸港建设开局之年,利用自己的文化知识,人脉资源,多为海南自贸港建设做宣传,让广东更多的投资者来琼投资建设。

时任广东省汕头市人大副主任的刘远珍,是一名51年前到海南乐东保险农场的老知青。谈起知青生活,她激动不已,记忆犹新。“当时,连队相当艰苦,住的是茅草房,喝的是山沟水。用几个砖头垫起几块木板就是简易的睡床。最难熬的就是黑夜来临的时候,四周一片漆黑 ,风从大山吹来,刮得房顶的茅草窸窣作响,难以入睡。远处不时传来不知发自何物的怪声,非常可怕。那时知青们,互相鼓励,互相取暖,不知度过了多少个黑夜……”刘远珍说道。也就是那段艰苦岁月成就和锻炼了她,让她在后来的工作、生活和学习中受益匪浅。

回访知青提供的资料图

刘远珍说,这次受留守海南老知青原海南电视台记者郭克辉和海南金港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秉湧的邀请,来海南四天三晚的投资考察,发现海南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考察金港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后,对李秉涌先生近二十年办实业的艰辛、积极拓展生物科技领域的胆识和情怀敬佩不已。她说,这就是我们一代知青坚定意志和乐于奉献精神的集中体现。

回访知青提供的资料图

看到海南发展的新态势,回访老知青们都非常兴奋,表示回去以后要把此次回“第二故乡”看到和感受到的宣传给其他人,趁着海南自贸港建设的东风,寻找商机,为海南的发展添砖加瓦。

老知青们还回到原来扎根过的农场,重温当年的激情岁月。51年后再聚首的老知青们触景生情,连连感慨当年数万知青奔赴海南岛开荒种橡胶,那一段艰苦岁月一语难尽。

回访知青提供的资料图

香港海南社团总会常务副会长李秉湧表示,随着海南自贸港建设如火如荼地进行,海南又一次迎来重大历史发展机遇,公司决定增投6.1亿元人民币,用于扩展生物产业和科研项目。相信随着海南自贸港建设“硬核”政策的相继推出,海南开放“磁场”效应会不断释放。这是老知青们分享新一轮发展红利、实现自身事业发展的好机会 。希望老知青们一如既往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动员更多朋友来琼投资兴业,一起参与到海南自贸港建设热潮中,为助力海南经济社会发展做贡献。

据留守老知青原海南电视台记者郭克辉说,这批老知青,经历了生命的蜕变,也取得了不俗的成就。当《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发布以来,这些老知青情系海南,心系海南,一直寻找投资商机,表示要成为自贸港一个个高含金量的政策转变为具体落地项目的实施者。

新闻多一点>>>

1966年至1976年,全国有1700万名知青“上山下乡”。先后有大约11万名知青从广州、汕头、潮州、梅县、揭西、阳江、湛江等地到海南岛建设兵团的农场开荒垦殖。1974年兵团撤销,改为农垦,一部分知青陆续返城,大部分则留在农垦工作。

【责任编辑:黎晓帆】

【内容审核:关业慧】


版权声明:国际旅游岛商报全媒体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版权作品,欢迎转发,但非经本报书面授权同意,严禁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或改编、引用等,违者必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