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英百岁老党员张景秋的家国情怀:不忘初心 善行不止

椰网 2020-06-30 19:51:33

商报全媒体讯(椰网/海拔手机端记者 王辉 摄影报道)在“七一来临之际”,让我们走进老共产党员那些年经历的生活,特别是一路走过来的美好生活。在硝烟弥漫的年代,这些老红军、老战士、老党员舍小家顾大家,前赴后继勇往直前,舍生忘死不顾一切,终于迎来了人民战争的辉煌胜利。今天的主人翁就是,百岁琼崖纵队老战士、老党员——张景秋。

烽火岁月入革命 书写传奇人生

初见张景秋老人,她满头银华,慈爱沧桑的脸上布满岁月的安详。微微下陷的眼窝里,一双深褐色的眼眸,悄悄地诉说着往事的沧桑。“我婆婆今年103岁了,听力不是特别好,说话要大声一些。”于是在张景秋老人儿媳妇张琼花的帮助下,张老用琼南海南话支离破碎的回溯了抗战往事。

1917年,张景秋出生于东方市感城镇板桥村一户穷苦人家。受本村妇女救国会领袖赵光吉的影响,年仅十六岁的张景秋便参加了革命,加入了妇女救国会,帮助地下党员传递战讯与敌情。

1939年,日本人在海南岛北部登陆,迅速占领海南包括东方在内的各地。“国家有难匹夫有责,”张景秋就是抱着这样的信念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了琼崖纵队的一员。

“革命就是都意味着流血与牺牲,但共产党就是不怕死的。”张景秋和16个姐妹在一次为共产党传递信息和运送食盐的过程中,机密被泄露。日军将16个姐妹绑在大树下用皮鞭抽打,并让村民围观,利用严刑拷打企图逼供出地下党的“秘密”基地。“但是我们谁都没有说,把头一扭,咬着牙一声不吭。然后他们就把其中一位姐妹拉出去,残忍将其迫害致死。”讲到这,张景秋泣不成声,“即使是这样,姐妹们依然坚守了信念,没有出卖党组织。”

浴血奋战终不悔 留取子弹照汗青

1941年,在与日军的一次战斗中,由于敌我力量悬殊,游击部队逼至琼海三步岭上,被包围在山上三天三夜。后来大家一致决定杀出重围。于是张景秋和几个战友通过一个山洞向外冲出去。走到一半的时候,被日军发现,瞬间枪炮轰鸣,硝烟四起。“那个时候,根本顾不上生死,只能用手中唯一的武器不停地战斗,给战友也给自己杀出一条血路。”“前方的突击战士全都牺牲了。”“战斗持续了一天一夜,杀出包围圈时,我们都走散了。”就这样,坚强不屈的革命斗志支撑着张景秋和几个战友突出了重围,与大部队会合。

这样的战场,张景秋经历过无数,靠着心中坚韧与执着的信念,一次又一次挺了过来。在战斗中,她的左手曾被子弹打穿,简易包扎后都来不及休息,她又回到了战场,由于伤口感染,落下了严重后遗症,至今手指都无法伸直。“我不怕痛,更不怕死,怕死就不是共产党员。”张景秋摸着手指坚定地说。

革命家风代代传 全家都是好党员

解放后,张景秋没有忘记党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的光荣传统和本色,不管是工作中,还是生活中,她坚持艰苦奋斗、廉洁朴素作风。

“尽管现在的生活条件好了,但她从来不铺张浪费,这么多年很少买衣服,都是拿我们的衣服改一改就穿上了。”儿媳妇张琼花开玩笑说道,“对我们后辈她也很‘苛刻’的,从不让我们乱花钱。还会跟我们讲革命时期多么艰苦,生活如何的来之不易,听得多了,我们也慢慢对自己‘苛刻’起来。”

优良家风就是在革命故事中一代又一代传承了下来,张景秋不仅以身作则,她对子孙后代也是从严要求,从不娇生惯养。还将党员的思想观念、工作生活作风,传给了家里每一个人。“受到奶奶言传身教的感染,现在家里的9个大人,全部都自愿入了党,成为了光荣的中共党员。”

善行无疆永无止 革命精神永不倒

退休后的张景秋牢记入党誓言,离休不离志,散发余热,用实际行动帮助困难群众。

家住长流镇的王大姐一家因为家庭人口多,文化水平低而家庭贫困,张景秋了解到情况后,立刻送去500元解了一家的燃眉之急。随后,还通过多方奔走和倾囊相助,帮助夫妻二人开了一家售卖丸子的店铺。就这样,王大姐的日子越过越好。“他们看到我们一家人就拉着我们的手千恩万谢的,说家里的好日子都是托我婆婆的福。”儿媳妇张琼花说。“我也是穷苦人家孩子出身,看到那些有困难的人,我心里也难受,能拉一把是一把。”张景秋说,帮助困难群众是一名党员应尽的义务,更何况帮助他人也快乐了自己。

对于张景秋,这只是她乐于助人的一个缩影。她乐善好施、热心公益事业,先后参与援助汶川地震灾区、贫困山区、困难群众的献爱心等活动。捐了多少钱,帮助了多少人,张景秋从来都没有算过。张景秋说,她现在活到了这个年纪,只希望活在世上一天,就能帮助别人一点。

展望未来,张景秋殷切寄望于青年:“希望青年一代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加强大,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责任编辑:林思冰】

【内容审核:关业慧】


版权声明:国际旅游岛商报全媒体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版权作品,欢迎转发,但非经本报书面授权同意,严禁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或改编、引用等,违者必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