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读史

孟秀莹 2017-03-03 14:59:43

128192398_14412599760341n (1).jpg@!w7

近段时间以来,中国百姓关注的电视节目正在悄然发生改变。一度横扫各个卫视频道的明星真人秀节目不再霸屏,而《于成龙》等历史正剧,《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等弘扬传统文化的节目,收视率异军突起,相当火爆。那些富有历史沧桑感的人物故事,那些充满诗情画意的名家名句,真切地打动了无数观众,唤起了人们内心深处的文化归属感。

追寻历史,呼唤传统,是当下社会文化回归的表现。而这背后强大的推动力在于,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重视历史,将历史思维贯穿于治国理政的每个层面。

反腐倡廉:引《长恨歌》讲述腐败危害

2013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了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主题是借鉴我国历史上的优秀廉政文化,提高拒腐防变、抵御风险的能力。“研究我国反腐倡廉历史,了解我国古代廉政文化,考察我国历史上反腐倡廉的成败得失,可以给人以深刻启迪,有利于我们运用历史智慧推进反腐倡廉建设。”

为政清廉才能取信于民,秉公用权才能赢得民心。2013年1月22日,在十八届中纪委二次全会上,习近平告诫全党:“中国历史上因为统治集团严重腐败导致人亡政息的例子比比皆是。”他引用唐朝诗人白居易《长恨歌》中的诗句,讲述了唐玄宗懒政、官员贪污腐化导致唐朝衰落留给后人的警示。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自公元618年唐朝立国,到713年唐玄宗改年号为开元,经过几代人近百年的努力,唐王朝疆域广阔,经济繁荣,文化发达,人才辈出,进入了全盛时期。当时繁荣的都城长安,成为其他各国向往的世界中心。然而在太平盛世中,也曾励精图治的唐玄宗满足了、懈怠了。他终日和杨贵妃沉溺在享受之中,渐渐地不再过问朝政。

“渔阳鼙鼓动起来,惊破霓裳羽衣曲”。朝堂上,杨国忠等奸臣当政、一手遮天;边镇中,安禄山扩充军备、暗藏祸心。唐玄宗对盛世下的危情一无所知,他沉醉于《霓裳羽衣曲》优美的旋律,配上杨贵妃曼妙的舞姿,仿佛盛世会永远持续下去。755年,安禄山的辖区突然传来阵阵战鼓,而曾经威震四方的唐军像皇帝一样长期懈怠,在叛军面前迅速溃败。此时,唐玄宗才从《霓裳羽衣曲》的旋律中惊醒,但都城长安很快被叛军攻陷,他带着杨贵妃仓皇逃往四川。在马嵬坡,愤怒的将士杀死杨国忠,逼宫唐玄宗,要求处死杨贵妃。尽管万般不舍,唐玄宗也只得赐死杨贵妃,以平众怒。几年后,唐朝最终击败叛军,唐玄宗重回长安时,眼前只剩下满目疮痍的都城。他在抑郁中度过了余生,唐朝再也没能重回巅峰,最终在内忧外患中被割据的藩镇取代。随着唐朝的灭亡,中国从封建社会的高峰滑落,进入了混乱的五代十国时期,人民遭受了巨大的灾难。

画作《魂系马嵬坡》描绘了愤怒的唐军将士要求唐玄宗处死杨贵妃的历史场景。_副本.jpg@!w7

画作《魂系马嵬坡》描绘了愤怒的唐军将士要求唐玄宗处死杨贵妃的历史场景。

唐朝诗人杜牧曾在《阿旁宫赋》中以“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来劝谏唐朝当政者吸取秦亡的教训。习近平借用古人之事,意在警示当今的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国力迅速发展,一些领导干部贪污腐化、脱离群众,引起了人民的不满。

对此,习近平毫不手软地打“老虎”、拍“苍蝇”。上至周永康、徐才厚、郭伯雄、令计划等一批正国级、副国级高官,下到处级、科级等基层干部,一旦违法违纪,绝不姑息。如今,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凝聚了党心民心,增强了人民群众对党的信心和信任。

治理国家:“宰相必起于州部”

把总结历史经验和进行现实思考结合起来,把汲取历史智慧和精心谋划未来统一起来,这是习近平从政多年来一直坚持的。深厚的积淀,让他能剥开历史的层层面纱,抓住古人治国的成功经验,为今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找出有益的借鉴。

在1992年出版的《摆脱贫困》一书中,习近平在文章中提到了县官:“古时候,人们以‘七品芝麻官’来喻指县令的官微权轻,有贬损之意。其实,当好一县之长何尝容易。我曾担任过县委书记,每与同行谈起,大家总有一致的感慨:官不大而责任不小。”

2015年1月12日,习近平同中央党校第一期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进行座谈,他讲道,古人早就总结出“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这一规律。那一次,他列举了王安石、海瑞等人从县官做起,终成一代名臣的例子。 王安石画像。在任鄞县知县期间,王安石推行的政策成了日后他推行变法的“初稿”。_副本.jpg@!w7

王安石画像。在任鄞县知县期间,王安石推行的政策成了日后他推行变法的“初稿”。

北宋王安石年仅21岁就中了进士,被授予淮南节度判官。任期满后,他主动放弃了京试入馆阁的机会,出任鄞县(位于今宁波市鄞州区)知县。王安石到任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清理县库存量,救济灾民。他了解到大旱期间贫苦农民青黄不接,就允许百姓向政府借贷粮食,到收获时低息偿还。此外,他还带领民众疏浚东钱湖,解除了困扰乡民多年的水旱灾害,使原本丧失灌溉功能的东钱湖成了当地百姓口中的“万金湖”。这些在小小县域施行的政策,看似不起眼,实则日后成了王安石主持朝政,推行变法的“初稿”。

王安石才华横溢,重视教育。但是,鄞县虽地处江南,却连一个能当老师的人才都没有。为此,王安石遍访山野,寻找人才,终于找到了5位隐居山林的饱学之士。此后,王安石虽然离开鄞县,但当地办学重教之风早已兴起,考中进士的人越来越多。到了南宋时期,更有“满朝朱衣贵,尽是四明(当时宁波地区的别称)人”的说法。

位于浙江省淳安县的海公祠。_副本.jpg@!w7

位于浙江省淳安县的海公祠。

相比于王安石年少得志,明朝名臣海瑞直到48岁才出任浙江淳安知县,但这并没有影响他干出一番事业。海瑞初到淳安,得知富人田产广布却很少纳税,贫苦百姓即便绝收,也要缴纳重税的“不均之事”。他当即决定重新清丈土地,规定赋税。负担减轻后,原本逃亡在外的不少农民返回故乡,淳安社会又焕发出生机。

海瑞在知县任上勤勉节俭,当时的浙江总督胡宗宪称赞说:“我听说海知县为老母祝寿,才买了两斤肉,可敬。”但恰巧胡宗宪的儿子路过淳安,因为觉得招待不周,把驿站的小吏倒挂起来痛打了一顿。海瑞赶到后说:“胡公以往巡视各地,命令所有地方不要铺张。现在这个人行装丰盛,一定不是胡公的儿子。”他命人打开胡公子的钱袋,看到很多黄金,便没收入了县库。随后,海瑞派人报告胡宗宪,尽管此人是真的胡公子,但胡宗宪非但没有责怪海瑞,反而对他敬重有加。

有感于几千年历史中的国家治理经验,习近平非常重视对基层干部的培养和教育,希望他们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争做焦裕禄式的县委书记,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打牢基础。为此,习近平专门引用了做过知县的郑板桥的诗句:“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为民:西门豹的工作方法,正考父的谦恭之心

在习近平的众多讲话中,“人民”和“责任”是出现频率很高的两个词。领导干部如何树立在人民心中的威信?“跟着群众跳火坑”是习近平的形象比喻:“我们的方针再正确,如果不被群众理解,也难以贯彻执行。如果群众不听,你就先跟着群众走,群众跳火坑,你也跟着跳下去。群众觉悟了,从火坑里爬出来,最终还是要跟你走。群众跳,你不跳,干群关系就疏远了。你一起跳,感情上拉近了,工作就好做了。”

这个对工作方法的形象讲述,其实就是要求领导干部和群众打成一片、努力提高群众的信任感。2004年,在浙江省瑞安市基层干部座谈会上,习近平提到了《史记》中西门豹是如何讲究工作方法,在群众中树立威信的,以此要求广大干部创新方法改善干群关系,既要教育群众,更要服务群众。

《史记》有言:“子产治郑,民不能欺;子贱治单父,民不忍欺;西门豹治邺,民不敢欺。”春秋时期,子产治理郑国,由于他明察秋毫,百姓不可能欺骗他;子贱是孔子的学生,他做官为政的重点在教化,身不下堂、鸣琴而治,百姓受到感化,不忍心欺骗他;西门豹是战国时期的魏国人,他治理邺,注重工作方法,以大智若愚、大巧若拙的方式,不站在百姓的对立面,百姓不敢欺骗他。

魏文侯时期,西门豹出任邺令,他问百姓有什么难事。有人说,因为给河伯(即河神)娶妻,弄得本地民穷财尽。细细一问,原来当地的官吏、长老和巫婆每年以给河神娶妻为名搜刮民财、中饱私囊,还要小户人家献出女儿,投入河中,“嫁”给河伯。由于这一习俗在当地人心中根深蒂固,西门豹很讲策略,没有硬来,没有直接站在百姓的对立面。

到了给河伯娶妻那天,西门豹来到河边,看到了马上就要献给河伯的新媳妇,说:“这个新媳妇不漂亮,我担心河伯不满意。麻烦巫婆去禀报河伯,换一个行不行。”说罢,他就让人把巫婆扔进了河里。许久不见巫婆上来,西门豹又让人把巫婆的几个徒弟扔进去,让她们去催一下。眼见还是没人出来,西门豹说巫婆和徒弟都是女人,说不清楚,麻烦长老去说明情况,于是又把长老扔进河中。自始至终,西门豹弯着腰,貌似恭敬地站在河边,而站在他身后的官吏和其他长老心惊胆战。当西门豹再回头,准备让其他人接着去时,这些人全都吓得跪在地上叩头求饶。西门豹见目的已经达到,就说:“看样子河伯要留他们做客。好了,散了吧。”从此,邺县的官吏、长老再也不敢提给河伯娶妻的事了。天长日久,百姓们也摒弃了这一恶习。

正所谓,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在2013年的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习近平详细地讲述了正考父的故事,借以告诫各级干部:当官要为民,切勿骄傲自大、脱离群众。

据史料记载,正考父是孔子的七世祖,春秋时期宋国的上卿,也是宋国第二位君主的直系后代,家世显赫。正考父博学多才,文武兼备,深受宋国几代君主的器重,威望很高。

在春秋时期,上卿是诸侯国里地位很高的重臣,但正考父为人处世谦虚低调,性情温和,生活更是俭朴至极。他在家庙的鼎上铸下铭训:“一命而偻,再命而伛,三命而俯。循墙而走,亦莫余敢侮。饘于是,鬻于是,以糊余口。”大意为:自己先后被三位君主委以重任,每一次都诚惶诚恐——第一次弯腰受命,第二次鞠躬受命,第三次俯身受命;平时走路贴着墙根,生怕别人说他傲慢;煮粥不论稀稠都在这一个鼎里,能糊口度日就够了。

“我看了这个故事之后,很有感触。我们的干部都是党的干部,权力都是党和人民赋予的,更应该在工作中敢作敢为、锐意进取,在做人上谦虚谨慎、戒骄戒躁。”习近平说。

外交:从崔致远、阿倍仲麻吕谈睦邻友好

“百金买屋,千金买邻,好邻居金不换。”2014年7月,习近平在韩国首尔大学演讲时如是说。中国与周边国家有着悠久的友好交往历史,其中不乏精彩的故事。在首尔大学的那次演讲中,入唐为官的新罗人崔致远和万历援朝战争中的明军将领陈璘都被习近平提起。

崔致远画像。他在唐朝生活16年,回到新罗后成为“东国儒宗”。.jpg@!w7

崔致远画像。他在唐朝生活16年,回到新罗后成为“东国儒宗”。

崔致远12岁时只身渡海入唐,虽然当时已是唐朝晚期,但盛世的余韵犹在。像很多新罗留学生一样,崔致远年纪轻轻就进入国子监学习。17岁时,他参加唐朝科举考试,金榜题名。消息传回新罗故乡,崔氏家族举族同庆。但崔致远志存高远,没有就此衣锦还乡,而是选择留在唐朝发展,先后做过县尉和淮南节度使的幕僚。黄巢起义期间,崔致远起草的《檄黄巢书》言辞凌厉,其中名句“不惟天下之人皆思显戮,抑亦地中之鬼已议阴诛”传于天下。在唐朝期间,崔致远广交文人名士,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留唐16年后,弟弟拿着家信希望接崔致远回乡,他这才和弟弟一起返回新罗。崔致远以唐朝三品官衔荣归故国,受到了新罗国君的重视。回国后,他传播汉学的热情不减,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终成“东国儒宗”。直到今天,崔氏后人还回到崔致远生活多年的扬州祭祖,扬州也建有崔致远纪念馆。

在露梁海战中牺牲的明朝将领邓子龙和朝鲜名将李舜臣人们早已熟知,但邓子龙的上司陈璘的故事却鲜为人知。万历援朝战争后期,陈璘被任命为御倭总兵官,统领援朝明军。丰臣秀吉病死、日军撤退时,正是陈璘令邓子龙配合李舜臣截击敌人。邓子龙和李舜臣双双战死后,陈璘果断派军支援,痛击日军。随后他领兵西进,烧毁敌船数百艘,杀敌两万余人,生擒日军大将数名,为战争胜利奠定了基础。明朝灭亡后,陈璘的后人陈泳溸不愿降清,便迁往当时的朝鲜,其后裔一直在今天韩国的土地上繁衍生息。如今,韩国的陈氏后人常到陈璘的故乡广东祭祖,留下中韩友好交往史上的一段佳话。 

在与其他周边国家的交往中,习近平同样善用历史典故。2015年5月,中日友好交流大会在北京举行,习近平在会上发表了讲话,有日本与会者说:“听完习主席的讲话,我们很多人都哭了。”在中日关系复杂敏感,甚至还存在不少消极因素的情况下,习近平巧妙地用阿倍仲麻吕和李白的友情触动了人们的内心。

阿倍仲麻吕画像。他在唐朝生活、为官37年,成为中日友好交往的典范。.jpg@!w7

阿倍仲麻吕画像。他在唐朝生活、为官37年,成为中日友好交往的典范。

阿倍仲麻吕是著名的日本遣唐留学生,入唐后改名晁衡,在国子监学习,后来考中了进士。他备受唐玄宗厚遇,官至客卿。他在唐朝待了37年,56岁高龄时,由于思乡心切,才返回日本。得知这一消息后,唐玄宗任命他为唐朝回聘日本使节。任命一个外国人为本国使节,这在中国历史上极为罕见,足见唐玄宗对他的信任。然而,在归国途中阿倍仲麻吕乘坐的船遭遇风浪,有人误传他溺亡。他的好朋友、“诗仙”李白闻讯悲痛不已,写诗《哭晁卿衡》悼念他:“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阿倍仲麻吕后来看到李白的诗,百感交集地写下《望乡》,作为回应:“卅年长安住,归不到蓬壶。一片望乡情,尽付水天处。魂兮归来了,感君痛苦吾。我更为君哭,不得长安住。”1978年和1979年,日本奈良和中国西安相继建了“阿倍仲麻吕纪念碑”。

2017年1月18日,习近平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发表了题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_副本.jpg@!w7

2017年1月18日,习近平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发表了题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在这篇精彩的演讲中,习近平旁征博引,提及诸多生动的历史典故。他从360多年前《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确立的平等和主权原则,讲到150多年前日内瓦公约确立的国际人道主义精神;从“能否成立人道主义组织?能否制定人道主义公约”的“杜楠之问”讲到红十字会的应运而生……习近平说,理念引领行动,方向决定出路。面对各国关切的问题,习近平坦言“我们要从历史汲取智慧”。

重视学习历史和总结历史经验并加以运用,善于从不断认识和把握历史规律中找到正确的前进方向和道路,这是我们党能够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不断取得胜利的一个重要原因。身为一位中国共产党人,习近平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历史观,将中华民族和中国共产党发展历史有机地融入治国理政的新实践中。这份深远的历史眼光、深厚的历史智慧、深邃的历史思维,殊为不易。中国拥有这样一位深具历史思维的领导人,是人民之幸,国家之幸,也是世界之幸。(摘自《环球人物》杂志,有删节 作者:余亦青)

(原标题:习近平读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