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三只桶”里看变化

新华社 2019-11-10 20:03:25

在上海徐汇区唐宫海鲜舫,餐厨废弃油脂收运员曹建林(左)和工作人员统计废油量(10月18日摄)。新华社发(王翔摄)

泔水桶、垃圾桶、小马桶,在不少人的印象中都是肮脏的,但又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管好这“三只桶”,事关城市精细化管理,事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三只桶”里看变化,可以看到上海社会治理的新实践。

曾几何时,不法分子收集餐厨企业的废弃油脂加工“地沟油”,严重影响食品安全、戕害群众健康。如今,上海3万家“产油”餐厅基本实现废弃油脂100%收集,“地沟油”被制成环保的生物柴油,实现资源再利用。

上海虹口区广灵二居民区志愿者在参与“灵碳家园”建设,以宣传垃圾源头减量知识(7月4日摄)。新华社发(吴一航摄)

异味大、易滋生细菌的厨余垃圾,通过技术可降解成无毒、无害、无二次污染的益生素有机肥料。现如今的上海,很多基层社区和居民发挥出无穷的创造力,自主开发出许多“垃圾分类神器”。

在高楼大厦的背后,上海还有一些旧式里弄的老房子,由于房屋面积较小、结构条件受限等原因,居民仍在使用手拎马桶这种“老物件”。“一平方米卫生间改造”工程,正在多方合力下,让越来越多的“老上海”告别小马桶。

上海闵行区马桥镇夏朵园小区业委会主任陈锡贤(右)在指导小区居民分类投放垃圾(7月25日摄)。新华社发(王翔摄)

(原标题:上海:“三只桶”里看变化)

【责任编辑:黎晓帆】

【内容审核:关业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