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自贸区自贸港丨彭刚:一张蓝图绘到底,风雨兼程奔小康

椰网 2019-08-11 12:16:03

商报全媒体讯(椰网/海拔手机端记者 徐明锋 摄影报道)8月11日上午,海南自贸大讲坛“辉煌七十年,奋进新时代”系列讲座第二场在省图书馆开讲。中国人民大学发展中国家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彭刚作了题为《一张蓝图绘到底,风雨兼程奔小康——中国经济70年》专题报告,从峥嵘岁月、梦醒时分、春满神州、辉煌小康这四方面,利用国家和地方大量数据及详实案例深入剖析和阐述这一主题。来自全省社会各界近200人聆听了讲座。

峥嵘岁月:“156项重点工程”使中国大地上史无前例地形成了独立自主的工业体系雏形

“1949年新中国诞生之初,我国还是落后的农业国,工业净产值仅为45亿元,占国民经济比重只有12.6%。经过长期战乱,国家元气大伤,发展经济的基础极为薄弱。”彭刚讲到峥嵘岁月时说,1953年至1957年,新中国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奠定工业化初步基础的重要时期。

彭刚表示,建设了以“156项重点工程”为核心的近千个工业项目,使中国以能源、机械、原材料为主要内容的重工业在现代化道路上迈进了一大步。以“156项重点工程”为核心,以900余个大中型项目为重点的工业建设,使中国大地上史无前例地形成了独立自主的工业体系雏形。

“三线建设是离我们最近的工业遗产,是中国经济史上一次极大规模的工业迁移过程。1964年到1980年,在中国中西部的13个省、自治区进行了一场以战备为指导思想的大规模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本设施建设,史称‘三线建设’。”彭刚说,由于三线地区社会经济落后,导致建设起来的企业单位在之后很长一段时期内经营发展都极为困难,但是三线建设也为中国中西部地区工业化做出了极大贡献。

梦醒时分:鼓励农民发展多种经营,逐步走上富裕的道路

彭刚通过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关于农村工作的一号文件正式出台来讲解“梦醒时分”。他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质是打破了人民公社体制下土地集体所有、集体经营的旧的农业耕作模式,实现了土地集体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确立了土地集体所有制基础上以户为单位的家庭承包经营的新型农业耕作模式。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特定社会经济条件下的历史选择,该种农业生产组织形式与传统的农业生产组织方式(大集体时期)相比具有较大的进步,在改变农村经济格局的同时,奠定了经济发展和后续改革的基础,调动了农业生产者的积极性,为我国农民脱贫起到了重要作用,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了我国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被邓小平誉为中国农村改革与发展的“第一次飞跃”。“1982年1月1日,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关于农村工作的一号文件正式出台,明确指出包产到户、包干到户都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此后,中国政府不断稳固和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鼓励农民发展多种经营,使广大农村地区迅速摘掉贫困落后的帽子,逐步走上富裕的道路,中国因此创造了令世人瞩目的用世界上7%的土地养活世界上22%人口的奇迹。”彭刚说。

春满神州:工业化之路走过了70个春秋,工业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1992年,邓小平南巡时提出‘要抓紧有利时机,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力争国民经济更好地上一个新台阶’的要求,为中国走上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道路奠定了思想基础。不久邓小平南巡的旋风席卷全中国,掀起了又一轮改革开放的热潮。”彭刚说,经济总量连上新台阶,增量规模显著扩大;经济规模跃居世界第二位,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提高。

实体经济是驱动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要不断推进工业现代化、提高制造业水平。彭刚讲述中国工业发展的辉煌成就与历史变迁,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的工业化之路走过了70个春秋,工业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1952年工业增加值120亿元,1978年超1600亿元,2012年闯过20万亿元大关,2018年突破30万亿元大关。2018年工业增加值是1952年的2500余倍,年均增长速度高达12.6%,占GDP的比重为33.9%,工业化进程总体上从初期阶段发展到工业化后期阶段。

彭刚还讲述中国的制造业发展、我国新一代百亿亿次超级计算机“天河三号”原型机首次亮相、我国高校在校生人数世界第一,中国第五大发明:杂交水稻、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获诺贝尔奖、我国第二艘航母首次出海试验、全球最大集装箱巨轮首航盐田港等大事件。

辉煌小康:我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0年来实际增长40倍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新中国成立70周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报告显示,2018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617元,扣除物价因素,比1949年实际增长40倍,年均实际增长5.5%;农村居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城乡收入差距明显缩小;农村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恩格尔系数持续下降。

“邓小平关于小康目标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和我国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着重要意义。”彭刚回顾小康目标的提出和小康社会理论的形成时说,1979年12月6日,邓小平首次提出20世纪中国现代化建设的目标是达到小康。1982年,党的十二大正式确立了这个战略目标。1983年初,邓小平视察江苏、浙江和上海等地,归纳和提炼这些地方奔小康的新鲜经验,初步提出了小康社会理论的基础框架。此后,在全面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小康社会理论不断丰富。1987年,邓小平提出中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完整地描绘出从新中国成立到21世纪中叶100年间中华民族百年图强的宏伟蓝图。1992年春,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提出一系列新颖的思想观点,推进了小康社会理论与实践的发展。

讲座上,他还介绍小康标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这“五项指标”,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这“四个全面”;介绍我国的扶贫措施,脱贫攻坚,我国现行脱贫标准,农村贫困人口精准脱贫原则标准,贫困村、县脱贫主要标准,2018年脱贫情况;介绍经济体系的含义,为什么要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现代经济体系的7个组成部分(要建设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要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要建设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要建设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要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体系;要建设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体系;要建设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经济体制)、五个方面工作(要大力发展实体经济;要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积极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要着力发展开放型经济;要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六大举措(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等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内容。

【责任编辑:庄华敏】

【内容审核:邓   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