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鳌分论坛|新兴市场如何才不“受制于人”?一起来听专家怎么说

椰网 2019-03-28 13:37:46

商报全媒体讯(椰网/海拔手机端记者 柯育超 徐明锋 王春棠 肖卫香 摄影报道)新兴经济体正面临一个“两难”困局,一方面,其快速发展受益于全球化和相互依存;另一方面,新兴经济体在经济和金融上往往受制于发达市场,经济发展和经济决策的独立性受到了影响。应对“两难”,需要适时、适度、适合本国国情的折衷选择,考验新兴市场决策者的智慧。

27日上午,博鳌亚洲论坛2019年年会举办“新兴经济体”专场,多位政、商、学界嘉宾共同会诊新兴经济体的“两难”困局。

全球化是一种机遇

巴基斯坦前总理阿齐兹表示,生活在一个全球化的环境之中,大家必须适应这个世界,而不是抗拒。“这不是什么老弹重调,而是每天必须面临和接受的一个事实。全球化不是威胁,而是我们面临的最好的一次机遇。学会驾驭全球化,就无所谓什么“两难”。新兴经济体要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全球化。”阿齐兹说。

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林毅夫说,比较优势理论清晰地证明,全球化帮助各国更好地利用国内、国际两个资源,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和市场规模的最大化。有人认为,全球化就是这一切问题的根源,所以有了民粹主义、保护主义的抬头,尤其在高收入的国家。这种民粹主义和保护主义当然是反全球化的。

从理论上讲,全球化可以使所有国家受益。但实际上,不是所有的国家同等受益。所以,我们要想出一个机制,想出一些方式,让所有国家都能够真正从全球化中受益。要有两个机制,一个机制是有效的市场;另一个机制是政府推动。有效的市场是关键,所有国家和各国的企业家,都要根据各自的竞争优势参与全球分工,有效的市场则为这种分工提供信号和工具。政府的作用在于降低交易成本,比如,改善基础设施、改善营商环境。

谨防中等收入陷阱

新开发银行副行长Leslie MAASDORP指出,中等收入陷阱是新兴经济体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这里有很多原因,世界银行进行了一些研究,发现从60年代到现在,只有10个新兴经济体能够跨越这个阶段往上走。

MAASDORP认为,无论是解决中等收入陷阱问题,还是资本流动对新兴市场的冲击问题,都需要大力发展新兴市场本国的金融和资本市场。全球外汇储备主要集中在新兴经济体手中,但是,这些钱却多投资于发达经济体。新兴经济体本身,无论是债券市场还是证券市场都比较依赖发达经济体的资本流入。一旦这些资本大规模回流欧美,新兴市场的脆弱性就会暴露。如果本国的金融市场发展成熟,其经济、金融“受制于人”的情况就会大大缓解。以新开发银行为例,作为风险管理,几周之前发行了一百亿的人民币债券,用于中国基础设施融资。这样就可以降低中国的潜在外汇风险。

结构改革是关键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东亚研究中心主任凯尔德认为,新兴经济体面临几大结构性问题,一,南南合作的框架和贸易安排滞后,新兴市场融入全球和区域贸易体系的力度仍待提高;二、基础设施赤字。全球金融体系和各国金融体系对基础设施融资的支持力度不如人意。中国倡导的亚投行,是一种有益的尝试,希望有更多的、长期的基础设施融资安排和机制;三、健康、卫生、教育等社会基础设施赤字。这些结构性问题,需要全球性、区域性合作和各国自身的努力,需要持续的结构性改革。

阿齐兹以其总理任内的实践,说明改革方式的重要性。他说,改革首先要接地气,不要盲从所谓IMF药方或经济学理论,而要因地制宜。

新兴市场要进一步加强合作

印度工商联合会会长Sandip SOMANY认为,新兴经济体不应过于依赖发达经济体,尤其不能过度依赖某一个经济体。新兴经济体彼此之间需要进一步加强贸易往来和相互的联系。除金砖国家外,其他新兴经济体应该进一步加强合作,而不是依赖发达国家,历史告诉我们,任何一种关系都不会永远牢固。

从更长远的角度,新兴经济体对世界经济的推动作用有增无减,这是由人口趋势决定的。大多数发达国家的人口,要么负增长,要么不增长,而发展中经济体、新兴经济体的人口在不断增加。到2030年,印度每年进入劳动力市场的新增劳动力是1200万人。年轻的人口、年轻的新增劳动力,意味着大量的消费需求,是全球消费增量的主要贡献者。从这个意义上,所有的新兴经济体都是消费型的经济体,是新兴的“市场”。这些“市场”彼此间的合作,空间和潜力巨大。

林毅夫特别强调非洲国家的消费潜力。他说,现在非洲的人口大约是十二亿,其中50%年龄还不到二十岁,70%在三十岁以下。就像印度和巴基斯坦一样,他们的人口非常年轻。如果可以为他们创造就业,不仅对非洲大陆的稳定有益,非洲也会由此成为其他国家出口的消费市场。

那么如何为非洲的年轻人创造就业?只能通过工业化。如果只从事农业,很难摆脱贫穷,必须要有一个结构性的转型,从农业经济转为现代工业经济。所以,不仅仅要向他们提供农业技术,也要帮助非洲的劳动力从低附加值的农业人口转向高附加值的制造业,再到服务业。这是完全可能的。全球化就提供了这种机会。

中国经济将继续稳中有升

林毅夫说,中国在2018年的经济增长是6.6%,这是九十年代以来的最低增速。主要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全球经济还没有从上一次金融危机中充分复苏,外部需求出现了下降,这就影响到了中国自己的经济增长速度,印度和其他新兴经济体的增速也出现了放缓。另一个原因,是中国开展了一些结构性的改革,包括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这些改革都是非常必要的,对于中国经济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是必不可少的,但会在短期会造成经济下行的压力。这就是为什么中国经济去年会是6.6%的增速,但从国际上来看,6.6%的增速还是很高的,对世界经济增速的贡献率达到了30%。

中国经济2019年的增速可能会稍微快一点。当然,全球经济还存在不少不确定性,但中国自身是一个大国,中国可以依赖国内的市场和资源继续保持一定的增速。同时,中国的经济结构调整还会继续下去,中国将进一步去库存、去产能、去杠杆。

今年中国结构性改革的重点将放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降成本,也就是降低企业的成本,包括增值税等税率会大幅度下降。中国政府已经宣布了这些减税的政策,这将会促进经济的发展。二,补短板,包括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城镇化等。这些举措会吸引投资,产生比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从而继续保持一定的增速。中国也有足够的金融资源来支持这样的投资。而一定的投资增速,会创造足够多的就业,提高家庭收入、稳定经济增长。一个比较合理的、较快的增长速度,又为中国继续各个领域的改革创造了条件。

【责任编辑:王雅婷】

【内容审核:吴晓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