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人民医院召开医联体建设研讨会

曾琪 2017-01-24 21:28:31

商报全媒体讯(椰网/海拔手机端 蔡磊 通讯员 冯琼)为推动医疗工作重心下移、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优化医疗资源结构布局,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解决群众看病就医问题,1月20日,海南省人民医院邀请省医改办、省卫生计生委及20多家基层单位,召开了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基层医院医联体建设研讨会。

“大医院一号难求,小医院门可罗雀”,这个难题如何破解?海南省人民医院提出了面向全省实施的“3+2+1”医联体方案,即通过三级医院、二级医院、一级医院纵向整合组建,建立半紧密型的托管模式、紧密型的集团模式、松散型的对口支援模式、互惠互利型的技术合作模式。

建立医联体模式是当前公立医院改革的重要纽带,在保障医疗服务水平和平衡医疗机构利益关系基础上,适应海南欠发达经济水平具体实际,探索海南特色的“医联体”模式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海南省人民医院副院长赵建农介绍,建立医联体模式是以三级医院为核心,带着几个二级医院,辐射一片社区和乡镇医疗机构,实现城乡医疗统筹。海南省人民医院作为医疗联合体的牵头单位,成员医院为各县(市、区)医院,实现以大带小、以城市带动农村,形成支持分级诊疗的医疗机构结构和布局。采取的做法包括:采取建立双向转诊绿色通道,联盟内的各级医院根据患者病情及危重程度进行双向灵活转诊;通过实施分级诊疗,像神经康复、眼科、骨科的患者在省院治疗后回到社区或者二级医院进行康复,或是实现就近高质量会诊,医联体内的社区医院患者,可以在家门口得到高质量远程医疗会诊,有效保障医疗质量;还可以实行“当地结算”,患者在社区或者二级医院交费,持凭据在省人民医院优先进行核磁共振、CT检查及治疗,医院之间后期结算,这样的方式能够有效平衡利益关系。

此外,这种模式还通过建立优质医疗资源纵向流动机制、建立统一的人员培训机制、建立规范双向转诊机制、完善药品供应保障机制为主要模式完善医联体运行机制。鼓励医务人员、管理人员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担任首席专家、管理部门负责人,对双向转诊工作予以把关,提高基层管理水平;建立统一的医学教育培训制度和轮训机制,确保医联体内医务人员公平享有继续医学教育、规范化培训的机会,优先接受医联体内医院骨干医师进修;医联体内部上下机构签订双向转诊协议书,建立双向转诊绿色通道,根据双向转诊的临床标准,结合专科会诊意见,引导患者自觉自愿配合,实行畅通的双向转诊;完善基本药物制度,适应专科、专病患者和康复期患者下转需求,为基层就诊、转至基层治疗患者提供必要的药品供应保障。

海南省西部中心医院院长欧波提出,紧密型医联体更适用于基层医院,在卫生行政主导下融入医保和支付制度改革等外部支持,将大医院的医疗水平和管理水平尽可能延伸和应用到医联体的中小医院内。琼中县人民医院院长黄培坚认为,地方政府和医保在医联体中不能缺位,应该有效利用资源,实现信息化的对接。海南省医改办韦茂国副主任要求,省人民医院与各市县医院、市县医院与基层医院尽快构成模版,针对各个医院的具体情况,制定一院一案的实施方案,比如要制定双向转诊的细节、规定转诊的病种等等。

海南省人民医院院长李灼日说,以纵向医联体为基础的新型医疗服务体系,是不断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进一步优化医疗资源结构布局,完善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之间上下联动、分工协作机制的重要方式。目前医改进入深水区,构建医联体是全面深化医疗改革的重要抓手,大型公立医院在医改中不能袖手旁观,特别是要增强“四种意识”;构建医联体要在党委和政府的指导下开展,充分听取意见,探讨联动机制,明确医联体构建的路径,学习借鉴成功经验,务实推进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