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大桥”连通港珠澳 铁塔共享经济模式助推基建绿色路

新华网 2018-07-16 19:14:51

图为无人机镜头下的港珠澳大桥。新华网 黄璐璐 摄

沉管成隧,跨海架梁,全线贯通的港珠澳大桥宛如一条巨龙,横卧在伶仃洋的碧波之上。这条跨海长虹,东连香港、西接珠海和澳门,是一个集桥、岛、隧为一体的超级工程。壮美工程的背后,离不开移动通信网络支撑。

日前,中国铁塔广东省分公司发布消息,由其承建的港珠澳大桥移动通信基础设施已经完工,通过了电信、移动、联通三家运营商的网络验收测试。信息“大桥”与港珠澳大桥实现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紧密融合,建成空中信息的“港珠澳大桥”。

为港珠澳大桥搭建高速信息公路

港珠澳大桥移动通信基础设施已经完工。新华网 黄璐璐 摄

在港珠澳大桥珠海端入口处,高大崭新的龙门架可变信息情报板伫立在桥面,“港珠澳大桥欢迎您”从电子显示屏上闪现。

此次牵头承建通信项目的是中国铁塔公司,工程完结历时3年零2个月。经测试,在港珠澳大桥深达40余米的海底沉管隧道内,手机上的4G网络信号依然满格。

手机4G网络信号显示为满格。新华网 伍嘉炜 摄

满格信号的背后,是强力网络建设。公网通信设计滞后且变更频繁,桥梁主体、隧道、人工岛三种覆盖场景的通信建设难、项目整体建设需跨越周期长……港珠澳大桥公网通信的设计和建设存在不少难点。

以桥梁主体通信项目为例,由于桥体结构的特殊性,基站设备只能安装在龙门架有限的空间,加上龙门架分布不均匀,大桥网络建设需要克服重重困难。

为解决这些难题,经过设计人员多次实地查勘调研,通过现场的模拟仿真,以及连同天线厂家仔细研讨、现场论证,最终实现大桥全桥梁段公网信号全覆盖。

社会塔与通信塔的转换 通信基站大变身

“社会塔”变“通信塔”,图为施工人员在电力塔上安装基站设备。新华网发

随着信息和科技的高速发展,“互联网+”逐渐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依托于中国铁塔的共享高效的网络发展模式,社会对信息通信的获得感不断增强。

铁塔的核心是共享模式。中国铁塔组建式发展形成了共享竞合的“铁塔模式”,拥有独特的资源优势,包括点多面广的站址资源、连续稳定的电力供应、便捷可靠的通信条件、专业高效的建维能力以及集约综合解决方案服务能力。

据介绍,港珠澳大桥公网覆盖工程的通信设施100%共享现有设施资源,包括桥体、机房、管道、电力等,总体投资成本相比传统模式下降了66%,建设周期缩短了65天。这是广东省推进通信塔与社会塔共享的又一个里程碑,目前,广东通信塔已与电力塔等社会塔资源实现“互通”。

中国铁塔珠海市分公司总经理冯程表示,中国铁塔用共建共享的理念,同步规划设计施工,提高社会资源利用效率,为中国新动能转型,建设绿色、创新、共享社会助力。

基础设施建设渐走绿色发展之路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从通信业扩展到全社会各行业,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

中国铁塔立足深化共享和资源统筹,积极推动建设转型,全力打造宏微一体、室内外协同的综合方案解决能力,推动由单一塔类共享向更宽领域拓展;通过“通信塔”与“社会塔”双向转换,将获取的社会资源物尽其用;通过积极创新塔型,探索铁塔基站的小型化、美化和多功能化,将铁塔融入城市背景。

铁塔共享不止于港珠澳大桥。一方面,全国各地对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力度不断加大,相关政策密集出台。29个省(区、市)相继与中国铁塔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明确铁塔基站为战略性公共基础设施,将其建设发展纳入当地规划。

另一方面,随着后4G和5G时代的到来,中国铁塔积极储备了上千万社会杆塔资源供5G站址备选。各类杆塔资源稍加改造,均可满足通信设备挂载要求,不仅能极大降低建设成本,也符合绿色发展理念。

在珠海市香洲区情侣中路,中国铁塔与交警合作共建交通信息屏,利用杆体上空间安装基站天线,有效完成信息展示、信号覆盖,与周边环境融合;而在珠海香山公园基站,杆塔上除了运营商设备,还利用塔上空余的位置安装了公安局专用通信系统、气象局自动检测系统等。

(原标题:信息“大桥”连通港珠澳 铁塔共享经济模式助推基建绿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