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户时代”来了! 中国正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创业国

吴晓曼 2018-04-20 22:15:00

中国市场主体目前达到1.0024亿户,标志着中国市场主体迈入“亿户时代”。权威部门指出,这一数量位居全球首位,中国正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创业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统计分析,亿户市场主体中,个体工商户占比近七成,显示了中国万众创业的市场活力;企业占三成;另外还有占2%的农民专业合作社。 

中国独立的市场主体是从改革开放以后发展起来的。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市场主体从不足50万户到1亿户、增长了200多倍,其发展历程充分显示了改革开放的威力和市场经济的活力。 

中国上世纪70年代末允许个体工商户经营,1980年颁发了第一份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1988年颁布的私营企业暂行条例允许申请开办私营企业,1993年颁布的公司法允许创办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改革开放以后建立了外资企业立法体系,催生了各类外资企业。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市场主体在原来快速增长的基础上加倍提速。从2012年的1300多万户到2017年突破9000万户,5年间增长70%。目前仍保持“井喷式”快速增长,每天增长约5万户。 

“1亿户,过去想都不敢想。”中国市场监督管理学会会长何昕说,这得益于“放管服”改革,国家破除阻碍市场准入的堵点,将226项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中的87%改为后置或取消,降低了百姓投资兴业门槛。 

“前一天网上提交材料,第二天就领到了电子营业执照。”中国第1亿户市场主体、北京一家高新技术企业联合创始人冯是聪感受到改革后的便捷。 

“市场主体量的‘井喷式’增长,促进了经济结构质的优化提升。”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企业法人库管理处副处长潘牧说,5年来,高新技术产业等新产业新业态迅速增长,服务业企业占新设立企业近八成。新开设的个体私营企业成为扩大就业的主力军,创造的就业占城市新增就业的四成。 

世界银行公布的数据有力印证了改革的成果,近5年中国营商便利度排名提升了18位、开办企业便利度大幅上升了65位。 

新华社记者赵文君

市场主体步入“亿户时代”,如何打造经济新引擎?

我国市场主体总量已经突破1亿户、步入“亿户时代”,位居世界第一。“亿户时代”对我国经济发展意味着什么?大市场监管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 

“亿户时代”奠定雄厚市场基础 

新注册登记企业在15分钟内可完成营业执照发放,企业办事免费打字复印、办公司免费刻制公章、办证免费证照快递,这是北京市大兴区新推出的优化营商环境改革举措,为企业提供精准服务。 

中国市场监督管理学会会长何昕说,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商事制度改革为突破口的“放管服”改革,直指市场经济的痛点、堵点,打破了原有的各种阻碍,激发了最微观经济机体的细胞活力。 

市场准入门槛大幅降低、涉企证照大幅精简,注册资本实缴制改为认缴制等改革举措,切实转变政府职能,还权于企业、还权于市场,有效激发了百姓的投资创业热情,激发了市场的活力。 

开设企业便利度如何,是市场经济体制健全的重要标志。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任兴洲说,以前创业要有注册资本,资金要达到一定金额,还要存入银行一段时间,各种手续批下来又要很长时间。现在市场准入的门槛大大降低了,这对于很多新业态、青年创业者尤为重要。 

一组数据印证了改革的成效。在这1亿户市场主体中,近5年内增长的数量占七成,其中企业数量每年增长20%。市场主体的资本总额达313.13亿元,其中实有企业注册资本达302.69亿元,比2012年增长了近3倍。每千人拥有的企业数量是市场经济活力的风向标。到今年一季度末,全国千人企业数量达22.54户,比改革前增长了一倍。 

“打通百姓的财富上升通道,一是靠增加劳动就业取得劳动收入,二是靠投资兴业取得财产型收入。”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刘俊海说,“亿户时代”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雄厚的市场基础。 

“亿户时代”催生发展新动能 

“在全世界横向比较,我国市场主体数量第一,不仅要看数量,更要看市场主体的质量、成本和效益。”任兴洲说。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新兴产业发展突出。改革促进了高新技术产业、新兴服务业、“互联网+”等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第三产业企业量年均增速达17.1%。在新设立企业中,服务业企业占比近八成。教育、信息技术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年均新设企业数量分别增长两倍以上。 

任兴洲说,符合产业结构调整方向的第三产业大量增长,中小微企业规模小但活力强,为催生发展新动能提供了微观基础。这表明我国经济的动力结构发生变化,结构调整取得成效。 

“步入‘亿户时代’,社会创业热情持续高涨,促进了民间投资释放,连接着投资和消费两端。”刘俊海说。5年来,全国私营企业数量增长146%,注册资本增长近5倍。 

企业吸纳了多少就业、交了多少税,是判断市场活跃度的硬指标。统计显示,新增市场主体创造的就业占城市新增就业的四成。2017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超额完成预期目标,新设企业发挥了关键支撑作用。2014年以来,全国报送年报的企业纳税总额由2013年的9.66万亿元提升至2016年的13.65万亿元。 

“亿户时代”对大市场监管提出挑战 

步入 “亿户时代”,市场应该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哪些作用?对大市场监管提出哪些挑战? 

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汪玉凯说,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是一篇大文章,具体到每一个领域都非常复杂。刘俊海说,“放管服”改革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举措,就是简政放权,释放市场活力、改革红利,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服务于企业发展、百姓兴业。 

汪玉凯说,要适应国际贸易、国际环境的变化,让民企、国企、外资企业等各类市场主体都有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地位平等、共同发展、公平竞争、互利合作、平等监管、平等保护。”刘俊海说,在反不正当竞争和反垄断方面,关键是不看单下菜,平等就是最大的保护。 

刘俊海说,市场准入门槛放低了,监管不能失灵。要在鼓励投资兴业的同时,保障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保护交易安全。 

南京大学教授洪银兴说,各种经济新业态对中国经济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下一步,大市场监管要线下线上并重,从监管企业转到监管行为,依靠大数据加强信用体系和征信体系的建设。 

“摆脱重审批轻监管的传统路径依赖,构建以信用为核心的新型市场监管体系。”何昕说,新组建的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将为新时代的市场监管开辟新格局。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局长张茅说,处理好简约监管和有效监管的关系,既简政放权、又保障监管效率。在信用良好、透明公正的市场秩序下,让企业公平竞争、群众放心消费。

新华社记者赵文君、齐中熙 

 “亿户时代”:从多到强靠什么?  

市场主体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国民经济的细胞,体现了市场经济的活力。我国市场主体步入“亿户时代”,位居世界第一,下一步更要注重提升质量。 

近年来市场主体活跃度提升,主要得益于党的十八大以来推进的“放管服”改革。以商事制度改革为突破口的一系列改革举措,从制约百姓投资兴业的第一道门槛改起,逐渐破除阻碍市场准入的堵点,消除影响市场活力的痛点,弥补市场监管的盲点,取得了很大成效。 

市场主体多了说明市场微观细胞活跃,但还要进一步做强。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时期,在新旧动能转换和结构优化升级过程中,经济发展面临许多难题和挑战。与改革开放初期不同,高新技术产业、新兴服务业等新设市场主体快速发展,正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风向标,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新动力。要适应新时代新趋势,利用新机制培育科技含量更高的市场主体新业态。 

中国经济已经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市场主体有竞争才有活力和效率,有竞争才有质量。目前,妨碍竞争和限制竞争的各种表现还广泛存在,有些霸王式的行政垄断、选择性的产业政策还在影响市场公平竞争。要改变“九龙治水”各管一摊、“几顶大盖帽管不住一个破草帽”的现象,对市场监管的管理方式进行流程再造、系统整合,维护统一大市场的高效运行,为推动我国经济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创造条件。

新华社记者赵文君    

 “亿户时代”,“大监管”“强服务”不能落在后面!

正如每次“婴儿潮”都对医疗教育资源提出新挑战,我国市场主体新一轮“出生潮”在为经济注入新动能的同时,也对政府监管、服务等提出更高要求。 

大市场需要“大监管”。市场进入“亿户时代”,监管不能“穿新鞋走老路”。此次机构改革中,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将很多监管职能集中到一起,解决了过去部门分割、相互掣肘、内耗严重的体制问题。但机构整合如何从“物理变化”尽快形成“化学反应”,形成“纵到底、横到边”的全覆盖式监管,考验各地的改革执行力。 

新业态对监管提出新要求。“互联网+”等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也容易产生违法失信行为。据工商部门统计,2017年查处网络交易违法案件2.2万件,同比增长106%。传统的人盯人、上门查等监管方式已无法适应新时代的新要求。“亿户时代”,监管方式要线下线上并重,从监管企业转到监管行为,利用好大数据,构建信用监管、标准监管、价格监管、行政监管等融为一体的大监管体系。 

大市场需要“强服务”。企业“出生”方便了,更需要良好环境“成长壮大”。“放管服”改革,“服务”是关键的一条。当前,一些部门“门好进、脸好看、但事依然难办”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一些地方“服务往后缩,管理乱伸手”,一些领域企业仍然“看得见,进不去”,这些顽疾都需要更大的改革力度。 

市场进入“亿户时代”,监管和服务不能落在后面!

新华社记者凌军辉 

(原标题:“亿户时代”来了! 中国正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创业国)